印媒就2022年與中國對抗支招:武裝越南菲律賓,組建三支新山地部隊

 《印度防務新聞》網站1月1日發表文章,稱2022年印度必須著重解決兩個安全問題:和中國對抗,實現武器真正國產化。

【印度空軍的雙座型LCA“光輝”戰鬥機】

關於和中國對抗,該文作者保持了印度“鷹派”一如既往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作者建議,印度的對華政策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修正,將針鋒相對的方針製度化。文章還宣稱,印度還需要像北京對巴基斯坦那樣從戰略上武裝越南、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在軍事上,該作者建議強硬政策必須輔之以適當的軍事力量。但作者不得不承認,雖然印度軍隊也許能夠通過集結兵力來建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相媲美的防禦,但印度軍隊缺乏進攻的能力。

印度陸軍的“阿瓊”主戰坦克

作者認為,這種能力可以通過組建三支山地進攻部隊(OMC)獲得,用於持續的主動行動,並且隻有當印度陸軍的三支裝甲攻擊部隊(僅適用於對巴基斯坦的小範圍前線)被重新配置為一支合成軍隊,才能在財務上可行。

該文作者認為印度政府另一個失敗是混亂的自給自足政策,這倒是指出了嚴酷的事實:如果外國供應商在印度“製造”——實際上隻是組裝——他們的產品,印度在武器方麵會真正自給自足嗎?過去60年來,印度國防公共部門單位(DPSU),比如HAL、馬紮岡船廠以及軍械廠等單位一直處於“螺絲刀組裝”的製造技術水平。它們習慣於按照許可證製造,隻需要打開進口的完全拆卸套件和半拆卸套件,並將各種部件用螺絲刀擰在一起,就能獲得武器產品。即使這樣,與這些武器係統相關的有效載荷、推進器、態勢感知設備、航空電子設備、複雜火控係統、通信等先進技術隻是作為“黑匣子”轉讓。這一過程被稱為“本土生產”,由此產生的“印度製造”的軍艦、潛艇和戰鬥機被吹噓為具有80%的國產化率,而這一比例是按重量計算的,而不是按價值計算的,因為大多數製造一枚炸彈的高端技術都是整體進口的,占合同總金額的70%以上。

此外,這些印度“螺絲刀”兵工廠的特點是懶惰、肮髒、腐敗、充滿不良的工作風氣以及低勞動生產率和質量控製,很少按時或在成本範圍內完成工作。更糟糕的是,幾乎沒有技術吸收,幾乎沒有逆向工程,也沒有真正的技術創新。這就是印度國防部的國防生產部(DPP)、印度軍方和DPSU主導的國防工業以“自力更生”的名義持續存在的惡性進口武器依賴循環!

該作者認為,將國防相關生產中的DPSU單位扼殺是一種責任。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屆印度政府表現出政治意願和經濟常識,允許私營部門與DPSU競爭重大軍事采購項目。擁有熟練勞動力的成功私營企業依靠這些DPSU的分包合同生存。

印度海軍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正在試航

該作者以“光輝”輕型戰鬥機為例進行說明:HAL的年生產能力為16架,第二條裝配線將增加一倍產量,但也不能阻止印度空軍83架訂單的導入期延長,並無法滿足國外對它的潛在需求。作者認為解決方案是建立多條“光輝”戰鬥機的生產線,要求DRDO將源代碼傳輸給多家私營公司,以便他們批量生產這種飛機及改進型,提供給印度空軍和出口。這樣做除了能使新生的印度航空航天業起飛外,還將創造高薪的就業機會,並產生收入以攤銷在這一領域的巨大投資。但在新德裏,誰有長遠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