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將真舉著幾十斤武器打一天?從出土文物揭秘古代實戰兵器重量

 在我國古典小說以及評書中,古代的猛將們都拿著沉重的武器作戰。比如呂布的方天畫戟傳說有四十斤;魯智深禪杖六十二斤;關公青龍偃月刀有八十二斤;楚霸王項羽的巨型盤龍戟,長一丈二尺九寸,重一百二十九斤,隋唐里的李元霸使得八百斤的金瓮破天錘。在現代影視與遊戲中,各路猛將也多拿個煤氣罐一般的大鎚。這就讓不少人形成這樣一個印象:古代猛將是拿著幾十甚至上百斤的武器作戰。因此也總有人問:古代大將真能揮著幾十斤的兵器大戰一整天嗎?那麼,這個問題到底應該怎麼回答呢?

其實關於古代武器重量的問題,一直有各種爭論。總的來說分為兩派,一派認為現代人營養遠比古代人好,理應力氣更大,證據就是奧運賽場上的世界紀錄一直不斷在被突破。這足以證明人類的體能極限一直在上漲。另一派則認為,古代武將大多有錢,並非吃不起肉,營養能保證,而且終日鍛煉打熬力氣,使用重量級武器並非不可能。而現代人缺乏鍛煉,別說古人,連過去的農民的力氣都不如,自己做不到就認為古人做不到。

那麼,怎麼終結這個爭論呢?

首先,古典小說以及評書中所說的武器重量只是為了戲劇效果而已,膾炙人口的呂布的方天畫戟,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這些武器甚至在東漢末年根本沒有出現過,而是宋代出現的儀仗器。而魯智深、李元霸甚至只是虛構出來的人物,歷史上根本不存在,更不用說他們用的武器了。而項羽的武器重量史書中根本沒有記載,很顯然也只是說書藝人為了追求戲劇效果而杜撰的。其次,古代的武器到底有多重?其實看看出土的實物就知道了。

上圖為西漢中期金鞘銅柄鐵劍,劍全長66.2厘米,劍格寬5.5厘米,鞘全長46.5厘米,鞘寬8.2厘米,金鞘重90克,銅柄鐵劍重620克,也就比一瓶礦泉水重一百來克。當然這隻能算是短劍,我們再來看看長劍。

上圖為明代中期公卿佩劍,這把劍全長96厘米,符合明代三尺的佩劍形制,凈重僅僅只有800克。如果說佩劍重量比較輕,那麼我們還可以再看看佩刀。

上圖為我國寧夏南北朝時期北朝的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的一口完整的連鞘裝環首鐵刀。李賢生前為北周柱國、大都督、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他的這把連鞘裝環首鐵刀長94.5厘米,連鞘重1315克。如果覺得這種刀明顯刃比較窄,那我們還可以看刃比較寬的刀。

上圖為清晚期馬到成功銘牛尾大刀,刃比較寬,刀尖厚重,適合猛烈劈砍,這把刀的刃長味67.85厘米,柄長為21厘米,凈重為1048克,也不過一公斤而已。如果覺得這刃還不夠寬,我們再看看刃更寬的刀。

上圖為清晚期雞冠頭大刀,全長為97厘米,刃長為65厘米,重1.5千克。這把刀的造型與抗戰時期的大刀非常相似。實際上重量也基本一致。

上圖為抗戰時期二十九軍的大刀打造圖紙,各種數據標註得非常清楚,一磅約等於453克左右,三磅半大概是1.58千克。可以看到與清代的那把雞冠頭大刀的刀型基本一致,重量也基本一致。

如果有人說,以上僅僅是刀劍的重量,還有很多重武器和長兵器呢?我們繼續看實物。古代我國的重兵器,最著名的就是鞭、鐧、錘了,我們來看看這些重武器到底有多重。

上圖為福建博物院館藏的「宋靖康李綱鐧」,這把鐧是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古鐧實物。鐧身呈棱狀,漸往鋒收。四刃每刃面寬1.6厘米,刃鋒利光亮,近格處一刃面嵌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七字。這把李綱鐧全長96.5厘米,連同外面的鞘,總重不過是3600克,刨除鞘重的話也就三千克的樣子,比刀劍重了一倍多,但是也沒有幾十斤上百斤那麼誇張。

如果說鞭鐧外形接近刀劍,那麼著名的大鎚可能比較重,我們就可以再看一下我國古代戰錘。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戰錘大概就是上圖中這個樣子。一手一個跟煤氣罐似的大鎚彷彿成了古代武將的標準形象。但是現實中的戰錘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

上圖為明代金瓜錘,其實僅僅重一千克而已。如果說這只是個例的話,清代的《皇朝禮器圖式》里,綠營雙錘有著詳細的制式尺寸重量的標準。根據《皇朝禮器圖式》記載:「本朝定製:綠營雙錘,煉鐵為之,左右雙持,通長各一尺九寸,錘圍各六寸,形如瓜棱,重各一斤三兩。柄各長一尺三寸,圍二寸五分,木質髹朱,系藍緌。」其重量甚至比這把明代金瓜錘還輕。

不僅如此,戚繼光也詳細記載了他麾下部隊的武器。其中腰刀長三尺重一斤十兩;線槍長九尺重三斤;長槍長一丈二尺五寸重三斤;鉤鐮長八尺五寸重三斤;大棒長七尺重三斤八兩;藤牌徑過一尺五寸重五斤;狼筅長一丈三尺二寸五分重六斤。

所以通過無論是實物還是記載,都可以看到,古代制式裝備其實沒有幾十斤上百斤的重物。但古代武將用的會是不同於制式的加大、加重武器嗎?

▲劉綎

歷史上,記載武器最重的武將是明代的劉綎。《明史》卷247《劉綎傳》記載的:綎所用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根據丘光明所著《中國古代度量衡考》記載,明代一斤約合590g,換算過來劉綎的大刀約合現在市斤141.6斤。這可以說是非常沉重了,相當於舉起一個普通成年男性揮舞。一般沒鍛煉過的人拿都拿不起來。但這其實只是明清武舉的考試項目罷了。《乾隆大清會典則例》記載:「三場馬步射後,再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試其技勇。弓必開滿,刀必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三項內能一二者為合式,全不及者亦不準入三場。」《明史·姜名武傳附王來聘傳》也有記載:來聘,京師人。崇禎四年,中武會試。時帝銳意重武,舉子運百斤大刀者止來聘及徐彥琦二人。可以明確看到這只是武舉考試的項目。這種超重大刀其實也有存世的文物。

武舉大刀存世的也並不少,但連刃都沒有開,很明顯根本不是實戰武器,僅僅是作為展示力量的一種訓練器械而已,跟現在的杠鈴類似。

在應廷吉著的《青磷屑》一書中,詳細記錄了在睢州之變中高傑被害的全過程。其中有這麼一句記載:「(高傑)所用鐵棍重十八斤,詭稱四十斤,每以自隨。」十八斤換算成現在重量約是10千克零六百克,已經算是非常重了。筆者也有這麼一根重十千克左右的鐵棍,只能拿來揮舞,而且揮舞個十幾、二十分鐘就沒力氣了。

這已經非常沉重了,但是高傑對外宣稱四十斤,這可以看出古人其實也會誇大吹牛。一些很誇張的記載並不能夠盡信。畢竟打仗不是拆遷,那麼重的武器用處不大,而且武器太沉重,就算人能掄的動,馬也受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