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發生2件事:俄拒絕加入北約;日本首都發生地震

 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轉眼,2021年已步入尾聲。然而,正處於“大變局、大疫情”背景下的世界,卻在持續上演著新的動蕩與混亂。

12月29日這天,中國周邊便發生了2件值得關注的大事。

第一件,絕不向西方霸權妥協?俄羅斯拒絕加入北約。

29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參加一檔直播節目時,被現場主持人索洛維約夫問及,俄羅斯是否有加入北約的可能,因為普京總統曾在其上任之初表示,俄羅斯在平等的夥伴關係的條件下,不反對加入北約。

對此,拉夫羅夫否定了這一可能性,稱西方不會容許國際舞台上有任何影響力相當的對手,俄羅斯即便加入了北約也毫無疑義,反倒更容易受到西方掣肘。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俄羅斯與北約的關係並不樂觀。

一方麵,之前雙方互相驅逐外交官、關閉互駐機構之後,關係已經處於“斷交”狀態了;

另一方麵,近期北約不斷在俄周邊開展軍事活動、在烏克蘭問題上大做文章,同樣令二者關係劍拔弩張,甚至一度到了可能發生大規模衝突的程度。

那麼,在如此緊張的背景下,“俄羅斯是否可能加入北約”一事,又從何談起呢?

原來,俄羅斯之前確實有加入北約的意向,這並不僅僅“起始”於普京上任之初的表態,早在普京上任之前,俄羅斯就有這種意向了。

眾所周知,美國帶頭創建北約之初,表麵上是打著團結美歐、維護歐洲安全的旗號,但實際還是想整合西方力量、更好地掣肘俄羅斯。

眼看美歐“抱團”搞事,俄羅斯也不是沒有想過“破局”手段,而主動加入北約,就是“破局”方式之一。

一來,隻要俄羅斯加入北約,就能在極大程度上化解與歐洲各國的對抗局麵,繼而使自己融入歐洲、被歐洲所接受。

屆時,俄羅斯不僅能方便地引進歐洲資本與技術,還能將自己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大量出口到歐洲,這對刺激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甚至決定著俄羅斯的振興。

二來,相比北約中“一國被打、其他國齊上陣”的集體防務原則,北約決策中的“共同一致”原則更為重要,即一旦某項決策有成員國反對,那麼該決策就通過不了。

因此,如果俄羅斯加入了北約,那麼不論美國還是北約,隻要做出對俄不利的決策,作為成員國之一的俄羅斯就能一票否決,這對俄羅斯改善外部發展環境、維護自身利益來說大有裨益。

所以,正是出於這些“利好”,才令俄羅斯動了加入北約的念頭。但是,每次俄方一提出該要求,美國便以俄方此舉有“從內部顛覆北約”之嫌、一口回絕了。

畢竟,美國帶頭組建北約,就是想針對俄羅斯,怎麼可能輕易讓俄方“破局”呢?

那麼,俄羅斯從一開始的加入北約而不得其門,到如今的拒絕加入北約,背後又有什麼原因呢?

對此,且談4點粗淺看法吧。

1,與西方打交道數十年的普京已經意識到——美歐對於俄羅斯的敵意是刻在骨子裏的,即便俄羅斯站在那什麼都不做,在西方眼中都是錯的。

一方麵,俄羅斯擁有的強大軍事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不論美國也好,歐洲也罷,都不會放任俄羅斯繼續壯大、威脅到西方霸權。

另一方麵,美國之所以能組建北約、成為西方的“老大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俄羅斯這一強大對手的存在。

在這種深刻的敵意麵前,俄羅斯若繼續尋求加入北約,不僅會再次碰壁,還有可能陷入美歐的圈套。

畢竟,西方在北約框架下針對俄羅斯,要遠比在國際社會框架下針對俄方來得更方便、有效。

2,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正不斷壯大,早已不是20年前國力羸弱的俄羅斯了,即便美歐施加的製裁壓力依舊存在,但也有了反製與反擊的底氣,已經不再需要通過“加入北約”這種有風險的方式、進行破局了。

3,就目前情況而言,美歐、北約對俄的施壓力度正與日俱增,尤其是烏克蘭問題的不斷升級,其實美歐自己也到了“騎虎難下”的地步。

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外交上談判與對話,已經足以為緊張局勢降溫了,此時再尋求加入北約,不僅不明智,還容易給自己“挖坑”。

4,隨著世界進程不斷發展,各國相繼崛起,西方霸權走向衰敗已成事實,美歐的“紙老虎”形象也愈發凸顯,俄羅斯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縱橫卑闔的方式反製西方,加入北約就更是一記“下策”了。

總之,時代變了、世道也變了,西方主導全球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而美國為了維係霸權,已經不得不借助更多盟友的幫助了。

在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別說北約了,就算是美歐聯手,都不一定能從俄羅斯手裏討到好。

總之,還是那句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有的隻是永恒的利益。局勢的反轉與突變、對手與盟友的角色轉換,往往就發生在頃刻之間,誰也無法預測局勢的下一步走向。

接下來,且看美俄如何出招吧。

第二件事,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日本又發生地震了,這次是在日本首都。

29日中午11點,日本東京都發生了3.4級地震,最大震感為3,震源深度為30千米。

據日本氣象廳預測,此次地震沒有引發海嘯的危險。

盡管,從震級來看,此次發生在東京的地震並不起眼;但如果將時間線拉長,就能發現日本近期發生地震的頻率非常高,而且處處透露著不同尋常的信號。

27日,日本衝繩縣宮古島發生6級地震,周邊多個地區均有明顯震感。

本月4日至13日期間,日本鹿兒島地區發生了至少290次地震,震級最低3級、最高6級。

9日深夜,日本福島縣發生5級地震;3日淩晨,日本中部先後發生4次地震,從4級到5.6級不等。

很顯然,最近一個月裏,日本幾乎全境都受到了地震影響。並且,這些地震發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深夜、淩晨時分,恰好是人們最放鬆警惕的時候。

此外,雖說日本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發生地震是時有的事,但如今地震頻率如此之高,顯然是不正常的。

對此,日本民眾曾多次懷疑,這些小地震或許是特大地震到來的“前兆”,有關“日本沉沒、富士山噴發”等詞條,更是一度登上日本熱搜。

總之,麵對近期頻發的地震,日本政府確實得提高警惕、加強防範了。

別忘了,10年前的“3·11大地震”給日本帶去了巨大身亡與損失,還導致了嚴峻的福島核危機。在這樣的慘痛教訓麵前,任何疏忽大意、掉以輕心,都可能釀成苦果。

究竟何去何從,日本政府這回確實得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