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也是一門藝術:美軍怕再被打,毫無聲息離開阿富汗

 【話說軍世】近日,美軍離開了駐阿富汗的巴格拉姆基地,與一向高調的平時不一樣,這一次美軍是靜悄悄的走的,以至於負責外圍守衛的阿富汗軍隊都不知道這件事,在基地內被洗劫時才發現,不止如此,人們還發現,部署在此幫助撤離的美軍航母,也悄悄的離開了,那麼美軍為何如此呢?

強大美軍為何悄悄地離開阿富汗,因為被打怕了

在7月5日,阿富汗軍方表示,美軍已經離開了巴格拉姆空軍基地,不過令人意外的是,美軍不僅是在夜間突然離開的,也並沒有通知負責該基地的阿軍指揮官;7月6日,美軍方麵表示,目前美軍已經撤離約“相當於近1000架C-17運輸機裝載量的裝備”,撤軍已經完成了 90% 以上,另外,其實兩天以前就通知了阿軍,隻是沒有告知具體撤離時間而已,而令阿軍尷尬的是:自己當時還是聽到外麵傳言才知道的這件事,此時基地內有相當多物資已經被“洗劫”,很多的好“洋落”都被其他人帶走了。

同樣悄悄離開的還有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該此前一直在負責掩護駐阿美軍撤離,在6月25日,裏根號航母從日本來接替該艦執行掩護任務,艾森豪威爾號在7月1日已經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準備返回本土的諾福克海軍基地。

那麼美軍為何要這樣悄悄的撤離該基地呢?要知道美軍為主的聯軍在這座空軍基地中駐紮已經有近20年的時間了,怎麼也要搞一些降旗儀式的,隆重一點才比較符合美軍“高大上”的形象,其實這與美軍在阿富汗的遭遇有很大的關係。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為強的軍事力量之一,在陸戰方麵能和美軍正麵一較長短的軍隊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而在阿富汗,美軍雖然掌握著天空,但是地麵的山洞和山溝卻隱藏這無數的黑洞洞的槍口,即便是躲在悍馬軍車、裝甲車甚至是坦克中的美軍,也並不感覺到自己很安全。

美軍這一次悄悄的撤退,怕的不隻是塔/L/班隱蔽的突然攻擊,同樣害怕阿富汗人,因為即便是阿軍中也可能會有tlb的人,也許不少人兩邊都有親戚,也許一些人是兩邊都當過兵,甚至很多雙方的指揮官都是認識的,互相有聯係方式,這種情況在敘利亞、伊拉克等地,美軍確實遇到不少。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美軍撤離的確切時間傳出,基本上對方就會在第一時間知道,在美軍撤離的過程中,或者美軍撤離的最後階段,地麵上已經沒有了美軍的守衛防禦,對方至於要幾發迫擊炮彈或者單兵防空導彈,美軍的損失就會非常大。

而這也並不是單純的猜想,很簡單,雖然外圍還有阿軍,但是美軍撤離後,其實阿富汗人就立刻進入到了巴格拉姆基地的內部核心區域,而阿富汗軍隊其實根本就不知道,這也就表示,如果當時tlb武裝人員想要進入偷襲,也是可以做到的。

阿富汗戰爭小結:美軍宣布勝利,傷亡卻越來越高

2001年美軍在占據阿富汗主要城市的作戰損失很小,不過“治安戰”讓美軍不得不麵對零星的人員損失,到2010年5月28日,美軍這9年的陣亡人數正好達到1000人,此後2014年美國雖然宣布阿富汗戰爭結束,自然是美軍獲得了勝利,但仍然不斷蒙受零星損失,到2018年時,累計陣亡美軍已經多達2300人,2010-2018的9年中陣亡了約1300人,平均陣亡人數反而比前9年還要高。

美軍在這種“治安戰”模式中也確實吃了不少的虧,不僅損兵折將,同時,這種“治安戰”甚至還影響了當前軍事裝備發展的理念,導致美軍很多裝備看似數據強大,卻不適合現代大規模戰爭而不得不下馬。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撤退也是一門藝術,軍官指揮能力的體現

在軍隊中,以將領為代表的軍官素質,是軍隊發揮更大戰鬥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古語也曾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一點在二戰等多次戰鬥、戰役中都體現的很明顯,1944年日軍曾對印度發動英帕爾戰役,日軍的直接指揮將領完全忽視戰術和戰略因素,結果近10萬日軍之中有部分陣亡,但大多數日軍都是因為食物和醫藥短缺而造成不必要傷亡,損兵數萬人,該日軍指揮官也被日方成為“鬼畜牟田口”。

同樣是在二戰中,1943年,蘇軍頂住德軍的強大攻勢實現逆轉之後,壓力轉到了德軍這一麵,而德軍將領莫德爾指揮的撤退,雖沒能阻止德國的失敗,但是其組織和戰術能力,卻被廣為關注。

當時,德軍第9集團軍的24個師和部分第4裝甲集團軍共計近40萬人,在距離莫斯科不遠的“勒熱夫突出部”進退為難,德軍第6集團軍已經被殲滅,蘇軍已經繞到德軍後方開始對後勤交通線展開攻擊,德軍高層對於撤軍的猶豫幾乎喪失了撤退的有利時機,麵臨被包圍全殲的危機,這時的莫德爾展現出了一位優秀將領的高超能力。

莫德爾一方麵部署了詳細的撤離計劃,需要的車輛和人員都十分細致,另一方麵在預計撤退的100多公裏路線上,預設多條集結地域和防禦陣地,成階梯式的布置防禦工事,另外為了保密通訊,禁止使用無線電通訊,改用已經鋪設好的電話線聯係,甚至為了避免德軍的行動被遊擊隊泄密,德軍還對周邊的遊擊隊進行了長時間的清剿。

而這樣做,使得德軍在1943年2月21日戰鬥部隊開始撤退的過程中,避免了撤退時的混亂,並沒有被尾追未來的大量蘇軍打成“趕鴨子”,德軍這次的有序撤退非常成功,蘇軍不僅沒能完成有效的分割包圍,甚至在追擊的過程中,被預設陣地的德軍大量殺傷,撤退的德軍也不必像慌亂逃竄的部隊那樣,出現沒命跑的慌亂心理,因為前方不遠就會有預設的陣地等待自己,因此撤退中的德軍,更像是“完成預定行軍”即可。

在大規模的反包圍作戰行動中,一旦主要防線被突破,軍隊在撤退或者轉移運動中建製出現散亂、混亂後,指揮官再想聯係和指揮成建製的人員,可能性已經十分低,基本就隻能除了跑就是被對方任意分割包圍和殲滅,這一點那“三天抓不完的五萬頭豬”,就是個例子。

而莫德爾在25天內完成了100公裏的撤退行動,也被人稱呼為“攻擊型撤退”,體現了其高超的軍事才華,也說明了撤退本身也是一門指揮藝術,也表明,軍隊指揮員的能力和判斷,對於部隊的戰鬥力發揮和減少不必要傷亡,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