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最強155毫米火炮高原駐訓 罕見展現高角度射擊

 東方網·演兵場7月14日報道:日前,央視《軍事報道》聚焦了兩支高原駐訓的炮兵部隊,講述他們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中苦練打仗本領的故事。其中,裝備了05A型155毫米加榴炮的81集團軍某炮兵部隊,罕見展示了該火炮高角度超遠射擊的畫麵,令人大呼過癮。

圖片說明:05A型155毫米加榴炮罕見展現高角度射擊 軍事報道圖

81集團軍隸屬於中部戰區,該旅副參謀長王海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首次進入高原高海拔地區,構設貼近實戰的戰場環境,從難從嚴組織實彈射擊考核,目的就是不斷挑戰人員裝備極限,練就哪裏都能戰鬥的過硬本領,努力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報道中,一場射擊考核在海拔4200米的演訓場打響,數輛05A式155毫米加榴炮抵達射擊陣地,迅速將炮口上揚至極限位置,準備向十幾公裏外的目標實施首輪高射界射擊。

圖片說明:先進的裝彈機使得該炮射速接近10發/分鍾 軍事報道圖

據介紹,高射界射擊就是將火炮炮管調整成45度以上的射擊方式,主要是用於打擊對高大遮蔽物、深溝、峽穀和反斜麵上的目標。央視軍事在短視頻中指出,炮管以超過45度的角度對幾十公裏外的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可以命中位於高大遮蔽物和深溝內的目標。

圖片說明:05A型155毫米加榴炮射擊 軍事報道圖

顧名思義,05/05A式155毫米加榴炮屬於加農榴彈炮,兼具了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彈道特性,既可以直射也能夠曲射,低彈道用大號裝藥小射角發射時是加農炮,抬高彈道用小號裝藥大射角發射時是榴彈炮。

圖片說明:高角度射擊 軍事報道圖

這場考核的難度不小,預計目標被隱藏在群山之間,官兵們隻能依靠偵察分隊提供的信息進行裝定諸元和裝填瞄準。而高原特殊的氣候環節,也挑戰著各炮手的綜合作戰水平。例如,高角度射擊炮彈打出的一條拋物線,所以時刻考慮到風速、風向的變化,高原含氧量低,會對彈藥的射程也產生影響。

央視透露,這次實彈射擊考核隻是為期5個月駐訓期間的一次階段性檢驗。下一步,這支部隊還將針對高原地形地貌特點、武器裝備作戰性能等方麵展開係列專項訓練,為塑造部隊全域作戰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資料圖: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

再來談一談05/05A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這款大口徑、高倍身管、履帶地盤的“戰爭之神”是我軍火炮中個頭和威力最大的,也是陸軍的核心壓製火力裝備之一,將其稱為解放軍的“炮王”也不為過。即使是和近年來快速列裝部隊的155毫米新型卡車炮相比,雖然主武器同為52倍口徑的155毫米線膛炮,但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無論在複雜戰場生存性和特殊地域機動性都要遠甚之。

資料圖: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

事實上,這裏的“倍”是火炮的炮管長度與口徑之比,同口徑火炮倍數越大炮管越長。而常見的39倍、45倍及52倍加榴炮還都得從1963年北約製定的相關標準說起,當時該法案規定,師級155毫米的射程為30公裏,而後美、英等國出於對射擊指揮係統及後勤補給通用化的角度考慮,便將155毫米加榴炮統一到39倍身管這個上麵來。

圖片說明:M109A8型的超長身管

隨著戰爭技術的不斷迭代,各國對野戰火炮的各項性能指標,特別是射程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是更大管身比的火炮開始出現,也就有了後來的45及52倍的加榴炮。如今,大部分國家的新銳155毫米加榴炮基本都采用的是52倍身管長度的方案,當然也有一些更加“激進”的,就比如美國新一代的M109A8型155毫米加榴炮就采用了58倍身管。

圖片說明:05A型155毫米加榴炮高原機動 央視截圖

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車長約11米(含火炮),車高約2.6米,戰鬥全重45噸,炮塔前部采用了楔形設計,炮管配有液壓收放的行軍固定器。該炮采用了我國第二代履帶式通用底盤,配備一台功率800馬力渦輪增壓柴油機,公路最大速度65公裏/小時,油料行程450公裏。

實際作戰中,這種履帶底盤的自行加榴炮可以迅速機動至發射陣地,快速進行行軍-戰鬥轉換,射擊完成後迅速轉移,有效規避敵反炮兵火力的打擊。同時,如上文所述,通過不同的發射藥組合及加長的炮管,發射出不同的彈道軌跡,大大提升了火力打擊的範圍。

圖片說明:05A型155毫米加榴炮

如若安裝了先進的火控係統,可以實現多次發射的炮彈在同一時間著地,也就是“多彈丸先後發射同時著地”的能力。在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基礎上,我國研發了信息化水平更高的05A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而從央視畫麵中來看,該炮兵部隊裝備的屬於更為先進的後者。

抗戰勝利日閱兵中,官方是這樣介紹05A式155毫米加榴炮的,該炮在中國軍隊地麵炮兵壓製火力體係中占有主導地位,采用了先進的信息係統技術,可實現自主定位、定向和導航,在較大地域內快速機動作戰、快速反應能力達到世界同類裝備先進水平,具有射程遠、威力大、反應速度快、射擊精度高、火力密集、自動化程度高等性能特點。自主作戰、協同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總體作戰效能有了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