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基地發生意外,140噸洲際導彈發射失敗,160名頂級專家遇難

 都知道,科研是一條十分艱難的路,若是全靠自己摸索,將會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一個國家的科研成果若是遲遲得不到突破,將徹底與強國拉開距離。當今世界發展迅速,為了能夠在國際社會上占據更多話語權,各國都在加速新型裝備的研發和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全麵推動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以美國為例,目前該國軍力在全球鮮有對手,但為了保證世界霸主的絕對地位,美國仍在加大軍費投入。作為美國的頭號目標,俄羅斯在西方國家的打壓下,不僅沒有止步不前,反而還在眾多武器研製上,取得了優異成績,特別是在洲際導彈的研發上有“無人可擋”之勢。不論是白楊-M、撒旦還是升級過後的薩爾馬特,每款“大殺器”都值得人們稱道,就連五角大樓都倍感壓力。

其實, 俄羅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與蘇聯時期發生的多起安全事故密不可分,正是有了早前經驗,俄羅斯才能在武器發展的道路上少走彎路。蘇聯解體前,作為唯一一個能與美國正麵抗衡的國家,該國率先完成了洲際導彈的試射工作。此後,蘇聯又在洲際導彈的研製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多款洲際導彈應運而生,其中,R-16自現世起,就備受多國關注。

相較於R-7而言,R-16結構更為簡潔,最大直徑3米,全重140噸左右,最大射程13000千米,能夠攜帶6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當時的發射準備時間僅需20分鍾左右。不過,該型洲際導彈的研發工作並不順利,在一次試射過程中,R-16還發生了一起重大事故,140噸洲際導彈發射前爆炸,160名頂級專家遇難,總司令被燒得隻剩肩章。

當時,總司令帶領100多名導彈專家,前往事故現場檢查導彈故障,並且積極組織搶修工作,由於規定時間太短,搶修過程中出現了違規操作,導彈引擎突然被點燃,接著又波及到燃料缸,火箭瞬間燃起大火,現場火光衝天,在場人員的去路全部被烈焰封鎖,160名專家當場喪生,導彈總師因抽煙死裏逃生,成為唯一幸存者,直到1990年,該起事故才被曝了出來。這一血淚教訓也時刻警醒世界各國,要尊重事故發展規律,不要急功近利,才能研製出真正能夠保家衛國的重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