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華:解決攔截導彈難題,突破技術封鎖,為中國艦艇穿上鐵布衫

 2011年12月 ,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第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頒獎典禮現場,一位身著白色軍裝的女科學家一出現,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場的人們紛紛感嘆,如此美麗的女士,根本不像做武器研究的科學家,倒像是個來自文工團的藝術家。

而正是這麼一個,面容清秀 言笑晏晏的女科學家,卻主持了中國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的論證,和關鍵子系統研製工作,不僅成功解決了,末端攔截超音速導彈的自動決策的難題,還一舉打破了西方先進國家的技術封鎖,為中國海軍艦艇穿上了一層「金鐘罩」「鐵布衫」。巾幗不讓鬚眉 紅顏更勝兒郎,今天跟大家講講,海軍裝備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崔東華。

崔東華

在第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會上,專家對崔東華有這樣的評價,「世界上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有研製生產某系統的能力。崔東華同志打破了西方先進國家的技術封鎖,主持研製了該系統,使武器裝備快速反應能力,和作戰效能有明顯提高。現廣泛應用於我海軍新型艦艇,達國際先進水平,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某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是我海軍主要裝備之一,崔東華同志主持完成該系統之論證工作,為海軍武器裝備發展作出另一項貢獻」。

對於這些讚譽 崔東華都是一笑置之,她敘述簡潔 語調鏗鏘,美麗的臉龐加上軍人獨特的氣質,使她看起來別有一番韻味,而談及自己為何要幹這一行時,崔東華也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崔東華領獎

1970年 崔東華出生於新疆,自小在軍工廠長大的她,受到工程師父親的熏陶,十分熱愛科學。1986年 16歲的崔東華,憑藉著優異的成績,一舉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在那個文化水平普遍不是特別高的年代,像崔東華這樣的名牌大學生,是絕對的「稀有物種」,找到一份高薪又輕鬆的工作,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於是畢業後 ,身邊的同學紛紛選擇出國,或者去錢多事少的崗位,70多位本科同學中,有五十多人在美國發展,十幾人留在北京。可崔東華不想離開祖國,更不想學成之後 ,只是為了自己過得安逸。當時的中國正在大力建設國防,崔東華將目光投向了這一偉大的事業,決心以自己所學 報效祖國,於是她以數學接近滿分的成績,考取了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的研究生,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從事海軍裝備研究工作 ,聽上去高級,但實實在在操作起來 ,卻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容易,要想真正了解和研究海軍裝備,必不可少的就是上軍艦。站在軍艦之上,四面都是黑壓壓的大海,冬天的寒風夾雜著,冰冷的水汽呼嘯而過,崔東華穿著兩件棉衣,外加厚厚的羽絨服還是冷得瑟瑟發抖。

而到了夏天,由於海面上沒有植被的遮擋,四五十度的溫度是常態,可崔東華還是得穿著結實的軍裝,在甲板上指導,再加上老式軍艦設施不齊,有時候連續一個星期都洗不上一次澡。這對於二十多歲 ,還是個小姑娘的崔東華來說,絕對是個不小的挑戰。

中國海軍艦隊

但她卻從未想過退縮,她告訴自己,「武器裝備是用來打仗的,天天在辦公室里,絕對研究不出來一流的武器」。抱著這樣的信念,無論是在冰雪皚皚的塞北試驗場,還是在烈日炎炎的南海群島,只要是裝備研製必須的外場試驗,崔東華都親自參加。在艦炮裝備室 控制艙里,時而爬上爬下 時而埋頭工作,人人都佩服這個小姑娘,骨子裡的那股敢想敢拼的勁兒,只有她自己不以為然。

她說「比起長時間在一線進行調試的工作人員,和長年累月在軍艦上生活的官兵,這點考驗算不了什麼,武器裝備直接關係到,全船官兵的身家性命,我們要把最可靠的裝備,交給自己的戰友兄弟,這不僅是一個軍人的責任,更是一個科研人員最基本的道德良心」。

護衛艦艦首武器

皇天不負有心人,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之下,崔東華在碩士研究生時期,就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而這個研究成果就是,「艦炮武器系統外彈道模擬研究」。面對這個剛性十足的研究課題,崔東華憑藉著雄厚的數學理論基礎,和計算機專業優勢,在全面研究傳統彈丸外彈道模型的基礎上,系統地推導了高速旋轉彈丸外彈道全要素計算模型,大大提高了彈道模擬精度,得到行業的一致認可,研究成果被工廠和研究所廣泛應用。

該課題也因此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而獲獎之後的崔東華並未停下研究的腳步,在之後的20年中屢創佳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技術突破,甚至還在2003年被破格晉陞為海軍 ,裝備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並在2008年榮獲海軍裝備研究一級科研功臣稱號,兩次榮立二等功,成為同事眼中的「傳奇"。

艦炮

那麼問題來了 ,建設祖國的事業有那麼多,為何崔東華單單在研究海軍裝備上,決心這麼大呢,這個得從我國的海軍建設上說起。早在2500年前,古希臘海洋學家狄未斯托克,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誰控制了海洋 誰就控制了一切」。無論是早期的鄭和七下西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是近現代的日德蘭海戰和日軍偷襲珍珠港,都證明了,「強於世界者 必先盛于海洋,衰於世界者 必先敗於海洋」,海權的重要性也因此不言而喻。

特別是像我國這樣的海陸複合型國家,擁有長達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和473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可以說 海洋承載著國防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利益,而要維護海權 發展經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高我國海軍和海軍裝備的作戰能力。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建設 ,我國海軍的實力大大提升,各種新式戰艦也是層出不窮,不過作為海軍必備的裝備,不僅需要有一招制敵的利器,更需要保護自身安全的「金鐘罩」和「鐵布衫」。

廈門鼓浪嶼

一心研究海軍裝備的崔東華,自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反艦導彈是現在公認的「艦艇殺手」,隨著科技的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速度越來越快,飛行高度也越來越低,所以如何防禦反艦導彈對艦艇的攻擊,是各國武器科研人員競相研究的課題。

軍艦反導系統有遠 中 近 末多個層次,近程武器使用高速密集的艦載火炮,在幾百到幾千米距離上,將來襲導彈徹底摧毀,因此 這種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又被譽為海軍艦艇上的「最後一道防線」。既然是最後一道防線,那對於這種武器的要求肯定是苛刻的,不僅需要強悍的火力系統,還需要精準的探測 跟蹤和火控處理能力,涉及領域包括且不限於,雷達 光電 火控 火炮 彈藥等多種學科。

近防炮

如此高難度的項目 ,對於當年的中國來說,無異於世紀難題,可為了我國的安寧與和平,再難也得有人頂上,於是時任海軍裝備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的崔東華,再次挺身而出,攬下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在一片空白的領域摸索研究有多困難,我們不再贅述,只知道那段時間的崔東華比平時更忙 更累,經過無數個日夜的研究 計算 實驗,終於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崔東華負責研究的武器系統,把做實驗的攔截的導彈靶擊碎了,一時間 艦船上充滿了響徹雲霄的歡呼聲,甚至還有些老同志當場流下了眼淚,崔東華成功解決了,末端攔截超音速導彈的自動決策難題。

崔東華

而在國家靶場組織的定型試驗中,該系統的多項性能和戰術技術指標,都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直到現在 該系統都還裝備于海軍大型艦船上,成為了祖國海防事業上,不容小覷的一把利刃。每每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崔東華就倍感欣慰,她說「我們的研究,是為了保衛祖國的和平,有時候還直接牽涉到戰士的生命安危,這讓我們時刻記著自己肩負的責任感,尤其是作為軍人本身,這種情感讓我們有很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除了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對於人生 崔東華也展現了極大的熱情,出生在新疆的她不僅容貌姣好,而且還極擅長歌舞,所以每逢單位舉辦晚會,她都會去參加表演,為大家帶來歡樂。對待工作 崔東華滿臉都是驕傲,可對於家庭 她卻疏忽了太多,尤其是一談起自己的女兒,眉目里 總是難掩愧疚。

崔東華(中)

自女兒出生以來,忙於工作的崔東華 總是跟家人聚少離多,有一次 她和丈夫同時接到出差的通知,都誤以為對方在家照顧女兒的兩人,來不及交流就飛赴兩地完成工作,只留下女兒獨自一人在家。可能是知道爸爸媽媽,都在做著偉大的工作,小姑娘懂事得讓人心疼,年僅六歲的她,並未因此苦惱,反而跟往常一樣自己去上幼兒園,再自己回家。晚上 小小的人兒熱得受不了,開不了空調的她,只好睡在地上 ,因為那樣比較涼快一點。

從入行到現在,崔東華已經在海軍裝備領域研究了三十年了,三十年的時光 ,中國海軍從快速發展到實力強大,從蔚藍走向深藍,這是中國軍隊的進步,也是每一個如崔東華這樣的科學家的驕傲。一個建設者 是一朵浪花,千千萬萬建設者匯聚在一起,就是一片驚濤駭浪,帶著祖國的希望 滾滾向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