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較量加劇,一旦在太平洋地區發生衝突,印度會怎麼做?

 作者/生於黑夜

印度疫情爆發,國內人心惶惶,莫迪無奈之下只得向外求援。中國自然是不計前嫌,目前800台制氧機已被從中國香港空運至德里,本周還將運來10000台。反觀美國方面,直接作壁上觀,拒絕供應疫苗原料等印度急需的抗疫物資,稱要先保障自己國家安全,絕口不提囤積的4.5億支疫苗。印度民眾紛紛表示對中國的感謝,甚至有聲音稱「四國聯盟」是個可憎的反華組織,希望莫迪退出。中國和美國,一個是鄰國一個是盟友,印度在兩者之間的態度一直不明朗,假使中美在太平洋上發生了衝突,印度會怎麼做呢?

最先提到的肯定是軍事支援了,雖說印度的萬國牌裝備一直被我們嘲笑,但不可否認是還是具備相當戰鬥力,不容小覷。但那也要看和誰比了,中美作為軍事強國,無論是武器還是士兵素質都遠勝於印度,這場衝突也不是印度有資格插手的。而且印度維護的核心在於印度洋,太平洋離印度還是太遠了,基本上不會直接插手介入,最多也就是提供一些後勤補給。美印作為盟友,幫肯定是要幫一下的,估計八成又會在中印邊境弄些幺蛾子,牽制一下中國的精力來應付美國,面子上過得去就行,畢竟兩邊是都不能撕破臉皮的。

接下來就是經濟方面,中美衝突自然會消耗大量財政,兩國經濟也會受到一定影響,造成競爭力削弱,這對來說顯然是個機遇。本身印度自身和中國的經濟互補性不強,同樣擁有巨大的人口體量,中國商品只會衝擊印度自身產業的發展。而且目前印度仍然是以簡單加工業為主要出口商品,無法利用中國這一市場資源,這也是為什麼印度遲遲猶豫不定是否加入RCEP,因為對他而言並不會帶來很明顯的經濟收益。中美競爭,正好給了印度實現經濟轉型的空間,能在高新科技上得到更多的發展。

莫迪一直追求多邊格局,認為自己也是一個世界大國,很明顯目前的實力很難負擔起這稱號。印度尋求改變的政策有兩點,深耕美國和應對中國。堅定地與美國全方位接觸與合作,努力爭取美國對印度核心利益支持,忍耐一些不利的條件,目的就是為了應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印度核心戰略利益在於周邊國家,主張地緣政治。中國的發展可以很好的吸引這些國家的合作,自然會積累更大的影響力,直接「威脅」到了印度的戰略發展。美國的印太戰略可以很好地牽制一帶一路,符合印度利益訴求,自然會輕鬆達成合作。

對印度來說,中美競爭是最好的,既可以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又能減輕美國帶來的不利影響,可以帶來更大的利益。但是目前來看,印度處境不容樂觀,即使想干預介入也缺乏相應的實力。除了疫情的爆發外,國內財政吃緊,很難拿出來更多的錢用來發展。莫迪急於改革造成百萬農民圍城抗議,購買軍備導致民怨沸騰,政府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國內爛攤子難以處理,國外美國態度也令人擔憂,目前自身難保,中美衝突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