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緊張,美國火上澆油 中國外長將出訪中東六國,有何深意

 自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會晤之後,中美都沒閑著。

3月2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開啟了上任後的首次歐洲之行,而此時正值歐盟以人權為借口主動挑起事端對中國發起制裁,中國對此表示強烈譴責並立刻反制之際,布林肯此行意義非常。

有輿論甚至直呼,這突然爆發的中歐衝突讓人倍感意外,如今惡化的中歐關係,對布林肯來說是「外交天堂的恩賜」。

顯而易見,這個所謂的「恩賜」便是美國有機會讓歐洲重新考慮並加入到美國對抗中國的行列中。

據悉,布林肯在會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時更是放出了「豪言壯語」。他稱:「我來這裡是為了表達美國(對北約)的堅定承諾,美國希望重建我們的夥伴關係,首先是與我們的北約盟國,我們希望重振北約聯盟。」

另外,布林肯極力表示自己正在尋求修復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造成的損害:「我們最不能做的就是把這種聯盟視為理所當然。」「我今天來到這裡,部分原因是為了與北約盟友分享我們的一些初步想法,但也許更重要的是,我是來傾聽和協商,因為這是盟友需要做的。」

倘若放在此前,歐美之間關於中國的議題還是會有很大分歧。但最近的中歐衝突明顯讓整個局面發生了變化。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亞洲項目負責人揚卡·歐特爾聲稱,那些呼籲跨大西洋合作的聲音在22日得到了加強,而那些呼籲歐洲獨立、脫離美國的聲音則被削弱了。

斯托爾滕貝格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

譬如法國方面對布林肯的發聲表示了明確支持,其外長勒德里昂認為北約已經「重新找到」了更好的自我,並稱:「沒有北約就不會有歐洲防禦,沒有歐洲人北約就不是高效且有意義的組織。」

從行動上看,美國和他的歐洲盟友確實在中國議題上找到了一些「共同話題」。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更是直言,中國的崛起為北約成員國帶來新機遇,但中國也是一個「不認同我們價值觀的大國」,北約不能不著手應對中國。而更搞笑的是,斯托爾滕貝格居然說出了「中國離我們越來越近,比如,投資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的話。

首先,中國與美歐在地理上相距數千上萬公里,中國未在美歐駐一兵一卒。此種情況下,美歐艦機長期經常地逼近中國沿海進行威脅性「巡航」,這就是中國離北約「越來越近」的真實態勢。可見,北約的強盜嘴臉是何等的霸道、醜惡。

不過,美國再怎麼見縫插針也無法迴避當下美歐矛盾。

中國並不是歐盟與美國外交全面和解的唯一障礙,伊朗、俄羅斯也是爭論的焦點。美國制裁伊朗,直接會損害到許多歐洲國家的利益。另外還有德美之間的矛盾,「北溪2號」被美國設下重重障礙,難以推進。

正所謂,「你過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大國博弈從來不會停歇。

在此次中美高層會晤結束後,我外長王毅可謂是一刻沒有停歇,行程滿滿。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王毅的行程可以被分為三個章節,分別是「阿拉斯加篇」「桂林篇」和「中東篇」。

在「艱難而直接」的阿拉斯加會談之後,中俄外長在會晤時相互通報了各自對美關係近況,並呼籲美國停止拉「小圈子」再搞集團對抗。

而特別引人注目的便是中俄高層會晤的地點——桂林。與美國阿拉斯加的寒冷相比,此刻的桂林山清水秀,氣溫適宜,這似乎與當下中美,中俄關係相呼應。俄羅斯外交部還發布一段短視頻,拉夫羅夫站在鏡頭前,背後疑似為桂林山水,而且這段優美的短視頻配樂是許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彎彎的月亮》。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看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同樣甲天下。

隨後,王毅行程的第三篇章即將拉開帷幕。我外交部已宣布,王毅將於24日至30日對沙特、土耳其、伊朗、阿聯酋、巴林進行正式訪問,對阿曼進行工作訪問。

另外,我外交部也釋放出了有關此次王毅出訪中東六國的主要目的和期待,主要是聚焦在新冠疫情、地區動蕩、戰略溝通等方面,為維護中東和平貢獻中國智慧。

對於中方的即將到訪,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曾表示十分歡迎,「尊敬的中國外長訪問伊朗」。他透露,王毅屆時將會和伊朗總統魯哈尼、伊朗外交官扎里夫分別舉行會談,並相信此次訪問將進一步促進中伊關係發展。

有輿論甚至評論稱,王毅此次對伊朗的訪問,等於就是給了伊朗一顆定心丸。

海灣戰爭

眼下,中東地區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現實正在從可怕變為更加可怕,似乎永遠都沒有盡頭,而新冠大流行暴發引發的經濟困境正在逐漸加劇,中東地區即將遭遇的傷害遠遠超出目光所及之處。加之美國在伊核問題上倒打一耙,糾集眾多附庸對伊朗進行武力恐嚇。美國此舉,更像是在給中東的緊張局勢火上澆油,激起伊朗的強烈反應。

就在2月份,拜登一聲令下,敘利亞為伊朗「擋子彈」。不過,拜登拿敘利亞「開刀」反而顯示出美國的疲軟。美國一直征戰中東從未停下過腳步,被戰爭泥沼死死陷進去抽不出身來,實在令人唏噓。

就是在中東戰雲密布的背景下,剛剛結束中美安克雷奇戰略對話的王毅,馬不停蹄對中東6國進行訪問,足以說明中國對中東局勢的擔憂。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做到了。我們不能讓中東地區在無法預料的國際影響下失控,走向更加暴力和混亂的未來。

有專家分析,中方此舉,似乎就是在向美國釋放出一個重要信息:現在的中東局勢並非由美國說了算,中國有權利和義務,確保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美國哈佛大學近現代史學系教授桑德森認為,中國在美國忙於中東戰爭的30年時間裡取得了一個非常良好的發展機遇。眼下的中國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的中國,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也和三十年前今非昔比。最後,借用美媒的一句話,「拜登先生,不要再對中國說狠話了。」(陶艾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