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噁心中國,又不肯放棄中國訂單,澳媒:莫里森政府必須作出選擇

 


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糾紛已經持續了超過一年

中澳關係在磕磕絆絆中走過了2020年,現如今看來2021年仍將如此。如今兩國間最直接的矛盾體現在貿易關係上。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2月3日刊文稱,正是由於澳大利亞方面率先對華髮難,才招來了中國方面的反擊。澳媒列舉了種種過往,包括違反世貿規則制裁中國產品;禁止華為參與澳5G網路建設;大力支持特朗普;禁止中國對澳投資等等,以此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澳式傲慢讓澳大利亞損失慘重

作者珀希·艾倫在文章末尾表示,如果澳大利亞真的要修復與中國的關係,就該承認錯誤,並予以改正,展現對中國的尊重;如果要將中國視為敵人,就應當取消所有協議,停止出口鐵銅鋁煤等物資。

顯然,澳大利亞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既想中國成為澳大利亞的朋友又希望能夠將中國當做敵人的做法是首鼠兩端的,是行不通的。

圖為澳大利亞國王島鎢礦

有趣的是,在同一天的《金融評論報》上,還刊登了一篇報道:澳大利亞計劃投入1000萬澳元,重開澳大利亞南部國王島上的一個鎢礦,以打破中國在世界鎢貿易中的絕對主導權。報道中稱,澳政府投入1000萬澳元是「大手筆」。

看來,首鼠兩端的不僅僅是莫里森政府,還有以《金融評論報》為代表的一批澳大利亞媒,體而這種反差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客觀上也說明了澳國利益的複雜:

1.莫里森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反反覆復,連帶著既得利益群體也在反反覆復

疫情初期最早對中國發難的是澳大利亞,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死纏爛打的也是澳大利亞,最先迫害中國駐澳媒體、學生和企業的國家中也有澳大利亞。可以說,站在中國的角度,莫里森領導下的澳大利亞的罪責可謂是罄竹難書。

但同樣表態要改善中澳關係的也是莫里森,雖然僅僅停留在表態上,卻也算是頗為難得的了,畢竟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20年喊了一整年的「china」。

莫里森因此造就了一個奇觀:雖然澳大利亞人盡皆知莫里森不打算搞好中澳關係,但是迫於總理大人表態的原因,仍無法實現國家整體戰略的轉向,完全放棄中澳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需要「留一線」。

澳大利亞留學產業

2.澳大利亞人陷入了二極體思維,並且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跳出這個困境

澳大利亞人之所以仍然想要維繫住良好的中澳關係,究其原因在於經濟。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並且一定程度上在澳大利亞發展出自己的一整套產業體系之前將會是無可替代的貿易夥伴,澳大利亞商界因此希望中澳關係能夠不斷發展。

相對的,當任誰上台都無法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甚至都無法改變經濟陷入衰退的困境時,西式民選體制決定了澳大利亞國內不可能有人出面承擔責任,那麼自然要讓其他國家來承擔這個罵名。

久而久之,澳大利亞人已經不知道自己該如何用朋友和敵人之外的第三甚至第四種角色來定位中國了。

澳軍已多次進入南海

3.拜登的上台看似是澳大利亞的希望,但卻更可能為澳大利亞帶來絕望

拜登上台讓整個西方世界短暫地興奮了一把,但是隨即一個「買美國貨」的政策砸過來,別說澳大利亞,就連已經決定徹底投靠美國的英國都有些懵逼。

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看,拜登的上台本來意味著美國會更多地向澳大利亞讓利,以補償澳大利亞因為攻擊中國而遭受的損失。但是拜登的一舉一動深得特朗普的精髓,雖然明面上似乎不如特朗普那麼激進,但是本質上卻一般無二。

可以預見,即使澳大利亞甘為馬前卒為拜登繼續撕咬中國,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倒是莫里森可能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畢竟這個獎主要用來鼓勵犧牲本國利益換取美國歡心的國家領導人,而不是為了鼓勵和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