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母模擬應對大規模傷亡,是在擔心什麼?

 


圖為美軍航母救治傷員演練

近期,美國里根號航母又一次闖入南海示威,同時還開展了一系列演習行動,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中一場演練當中該艦甲板曾出現大量由艦員扮演的病患,與此同時,大量醫療兵也現身里根號甲板上進行模擬救護,隨後這些「病患」還被緊急轉移進行後續「治療」,很顯然,這是以實戰中出現大規模傷亡為背景的救治傷員演練,對此許多網友不禁發問:防禦力甚強的美國航母模擬應對大規模傷亡,到底是在擔心什麼呢?

圖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射防空導彈

作為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一批水面作戰艦船,美國海軍每艘現役核動力航母不僅具有強大的進攻能力,其在面臨襲擊時的反擊力量及生存性也堪稱一流,比如說,美軍航母戰鬥群通常包含2至3艘配備宙斯盾系統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它們不僅能發現400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標,而且96個MK41垂直發射單元都能裝進標準系列中遠程防空導彈,並從150公里距離上攔截來襲的對方飛機。

而同在戰鬥群中的1至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則在探測能力與最大交戰距離不變的前提下,把垂髮數量增加到了122個,再加上拉姆系列近程艦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只要戰術指揮得當,僅憑護航艦船就足以織起一道堪稱密不透風的防空網,與此同時,航母本身也擁有一定的近程防禦火力,足以自行清理少數漏網的亞音速巡航導彈,因此在很長的時間內,不管是美軍自身還是外界對手,都認為航母目標雖大,卻是一塊難以下嘴的硬骨頭。

圖為反艦彈道導彈飛向航母想像圖

然而,隨著近些年來其他國家軍工技術飛速進步,有一類武器嶄露頭角,動搖了美軍航母戰鬥群所謂堅不可摧的神話,它就是反艦彈道導彈,不同於通常以低空掠海突防,射程有限且飛行馬赫數不超過3的巡航導彈,最新型反艦彈道導彈的射程可達兩千公里以上,並且部分飛行軌跡位於大氣層外,難以進行有效攔截,即便經歷了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的減速,重達一兩噸的彈頭在最後衝刺階段仍能達到數倍音速,使艦隊防空體系攔截窗口變得非常小。

飽和攻擊之下,只要有一枚再入彈頭準確命中航母,即便不考慮戰鬥部裝葯的威力,巨大的動能也足以對飛行甲板和艦體結構造成嚴重破壞,而爆炸超壓衝擊波及破片則會席捲彈著點附近的艙室,可以肯定的是,即便被反艦彈道導彈擊中後僥倖未沉,航母也會遭受重創並且蒙受慘重的人員傷亡,必須退出戰鬥開展自救,在這種風險已經存在的情況下,里根號這次少見的大規模救護演練,也可以看作是未雨綢繆,畢竟若開戰要面臨的就是這種下場。

圖為反艦彈道導彈作戰想像圖

不過,如果美軍方面認為進行幾次演練,就能在戰時承擔航母遭到襲擊的後果,並繼續進行軍事冒險行動的話就大錯特錯了,在實戰中,美軍航母作為重點照顧目標很可能挨上不止一發反艦彈道導彈,並且也會有其他火力從空中、水面和水下向其發起攻擊,到時候是否還能有一塊完整的甲板供開展醫療救護行動都是未知數,想要從根源上避免遭受重大傷亡的風險,美軍還是應該從改變自身戰略規劃做起,而一再派遣航母在別國家門口耀武揚威,則無異於在危險的邊緣試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