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用華為,拒絕特朗普的「保護費」,德國為何在歐洲獨樹一幟?

 7月14日,英國宣布正式清退華為,將在2027年之前陸續拆除華為5G設備。然而德國卻不顧特朗普的威脅和警告,堅持使用華為提供的服務,在美國的壓力下德國為什麼獨樹一幟?

如今的美德關係早已不再像幾十年前那樣如同監護人與孩子,日漸強大的德國想要尋求獨立,而兩國的分歧也由於特朗普的上台,正在日益擴大。


一.德美的戰略衝突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6日報道,川普計劃從德國大規模撤軍,在今年9月份之前,撤軍的計劃將會陸續進行,同時要將駐德美軍人數從最高52000人限制下降到25000人以下,預測德國國防費用將比之前增加。

德國外交部長發言:「德美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特朗普的決定草率而具有懲罰意義,德國對待國際事務,一直秉持務實且冷靜的態度,特朗普在環境保護、難民問題上的激烈的姿態未得到盟友的迎合,而且德國還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與美國聲音相左,德美關係在此次撤軍之後,彷彿出現了一道更大的裂縫。

德國與美國的關係自二戰以來其實一直都很和諧,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扶助西德從戰後的廢墟中重新站了起來,經濟實現復甦,冷戰期間兩國也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之上。

直到特朗普上台之後,事事以美國利益為重,不惜與盟友撕破臉。

特朗普曾幾次強調德國與美國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對德國商品特別是汽車,實行高關稅政策,他還認為美國花費巨大來保證德國的軍事安全,而德國的軍費卻交的太少。

他要求德國在北約分攤的軍費必須達到國家GDP的2%,而默克爾認為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交的軍費不升反降。

此外,德國與俄國簽訂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工程被特朗普多次批評阻撓,因為此工程一旦完成,俄羅斯的天然氣便可直接穿過波羅的海的海底輸送到德國,再轉運至西歐其他國家,這個舉動直接打臉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且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關係將更加親密,整個歐洲也會更加依賴俄羅斯。

特朗普威脅要制裁參與此項目的公司,禁止企業人員前往美國旅遊,並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資產,原先定好的公司迫於此項制裁法案的壓力,不得不中止建設。

默克爾由於沒有連任的後顧之憂,態度異常堅定,德外交部批評美國的舉動是在干涉德國內部決策,她認為這項工程必須完成。

一直以來,德國都是推動歐洲一體化的中堅力量,默克爾在會上直言:「我們希望帶領歐洲共同成為新的強者。」而特朗普卻是鼓勵英國脫歐的支持聲音。

兩國在戰略決策上有著諸多的不合,德國強調多邊合作,美國推行大國霸權,德國在軍事上不出風頭,一心發展經濟,由於歷史原因,倡導「非武力外交」,美國沒有戰爭陰影的困擾,熱衷於擔當「世界警察」,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就遭到德國的拒絕和譴責,國內一度產生了反美情緒。

二戰以來美國利用蘇聯這個假想敵,成功將歐洲拉到自己的同一陣線,利用軍事和經濟上的優勢控制歐洲,而如今,「我們」與「假想敵」的二元對立已經不再那麼好使,全球化的大網籠罩著全球每一個國家。

歐洲加快一體化進程,當全球經濟交織在一起,西方營造的全方位霸權逐漸式微,單單利用選邊站來一起打擊假想敵,維護美國霸權掌控是不切實際的,這仍然是老一式的西方霸權思維。

德國不會像英國一樣乖乖聽話,況且德國總理默克爾也不是軟柿子,今年的 G7會議,默克爾以疫情原因為由,推辭了特朗普的華盛頓邀請,德國的缺席使會議不得不向後推遲,這讓特朗普十分不爽。


二.中立還是有立場?

德國經濟主要依賴出口,歐盟和中美是主要的大市場。

德國是美國的第二大逆差貿易國,德國對美的投資是對中國的5倍,而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是德國永遠難以割捨的市場,兩國的經濟合作逐漸密切。

在中國與德國的相互認知上,德國民眾對中國並不怎麼了解,而中國人對德國單方面抱有好感。

在德國之前公布的一項民調中,問及德國人對中國的整體看法如何時,24%的德國受訪者對中國持積極看法,43%的人看法中性,32%的人的看法消極,中國的數據為74%積極,22%中性和4%的消極。

可見兩國的民眾由於媒體和輿論的接觸不同,雙方認知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有57%的受訪者對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感到擔憂,可見德國對中國的崛起存在著很高的警戒心,而在政治與經濟的問題上,他們更傾向於中美同等重要或者美國更加重要。

特朗普上台的幾年間將美德關係搞得日益複雜,這背後是美國與歐洲兩者之間一些利益訴求的逐漸分化,就算美國大選之後,特朗普下台,拜登上台,美國也只不過是換另一種更加溫和的語氣來尋求對話,短期之內,兩國之間的不信任是不會輕易化解的。

雖然德美兩國之間由於短期內的不友好和利益分化,導致的政治尷尬或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從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上長遠來看,德美還是一路人。

默克爾自上任以來便推行「價值觀外交」,多次表達過親美的立場,默克爾在一次活動上說,歐洲不是中立的,而是屬於西方政治陣營和西方價值體系中的。

兩國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在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領域都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無論是德國的國防,還是歐盟的核心外交,他們都將美國放在極重的位置。

雖然德國外長馬斯稱,任何認為美國民主黨總統上台以後,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會回到從前的人,都低估了這種關係的結構性變化。

但是默克爾說:「儘管德美之間存在著爭執、失望和利益分歧,德國不能再找到一個比美國更合適的夥伴了。」

單從撤軍一件事中就預測德國與美國關係將會全盤惡化,或者期盼德國完全親中都是不可能的。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中國與德國之間友好合作最重要,不過這次德美的裂縫或許會成為促進中德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契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