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瑜:美國調整國防布局,以應對新一輪大國競爭

 黃嘉瑜:美國調整國防布局,以應對新一輪大國競爭

作者:黃嘉瑜,軍事科學院戰略評估谘詢中心助理研究員

來源:《世界知識》2022年第5期;世界知識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隨著中美戰略博弈的不斷深化,拜登政府重新定義了中美關係,在認可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總體方向的基礎上,將中國明確定義為“最嚴峻競爭者”,甚至奉行“彈性遏製戰略”,在遏華的總方向上更進一步。

拜登總統上台一年以來,不斷調整國防布局,從國防組織架構、國防預算、作戰概念開發、軍種建設以及全球軍事部署等多個方麵進行調整,以應對新一輪大國競爭。

停放在日本衝繩美國海軍陸戰隊普天間空軍基地的MV-22魚鷹直升機。

深化組織架構變革,關注非傳統安全領域

美國不斷調整國防布局,深化防務係統組織架構變革,逐漸由傳統防務領域向非傳統防務領域擴張,以提高美國防務體係針對關鍵區域的響應能力。在目前已作出的組織架構變革中,最突出的是美國太空部隊及司令部的成立。美國太空部隊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至美蘇爭霸時期。曆經多年,美國的軍事太空能力得到了大力發展。2017年,特朗普總統宣布重建國家太空委員會(National SpaceCouncil);2018年3月,白宮發布新版《國家太空戰略》,加強太空在科學、商業以及軍事領域的開發,以維持美國的領先地位;2019年12月20日,美國正式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建立太空軍。太空軍成立迄今已經有兩年實踐。2021年10月,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發布《2022年美國軍力指數報告》,首次對太空軍這一新軍種開展軍力指數評估。評估認為,太空軍在規模、能力、戰備方麵均為“薄弱”,無法滿足當前作戰需求。2022年1月,美國太空軍作戰部長雷蒙德在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網絡研討會上稱,美國太空軍將設計具有更先進推進係統的航天器,2022年將重點關注彈性架構設計,並利用數字模型和仿真模擬來進行架構設計。

五角大樓——美國國防部所在地。

不斷增加國防預算,明確重點關注區域

近年來,美國軍事重心加快向亞太和“印太”地區轉移。美國政府先後提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印太戰略”,針對該方向的國防預算不斷增加。2022年1月10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參加活動時指出,太平洋地區將是美國在未來一兩年內最可能遭受“戰略意外”(Strategic Surprise)的區域。雖然坎貝爾沒有明確指出給美國帶來“戰略意外”的是哪些國家,但顯然瞄準的國家中包括中國。

為此,美國政府不斷加強對“印太”地區的資源調撥力度,加大在“印太”地區的國防預算。2021年12月,拜登總統簽署《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新的法案授權為國防部提供7403億美元的預算(高於拜登政府7150億美元的要求),完全向美國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優先事項傾斜。NDAA(2022)包含了大量涉及台灣問題的內容,建議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參與“2022年環太平洋軍演”,呼籲製定計劃協助台灣強化其非對稱防禦能力,並明確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在2022年2月15日前提交一份關於加強美國國民警衛隊與台灣合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報告,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緊盯大陸動向,凡有“大陸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任何行動,均須向國防部提交相關報告。在NDAA(2022)中,“太平洋威懾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 PDI)獲得的預算,與國防部提出的初始預算相比高出了21億美元。無論是對PDI預算的層層加碼,還是對涉台問題的關注提升,足以看出美國從拜登政府到兩院都在不斷加強對重點區域的關注程度。

2022年1月,美國國會預算局(CBO)發布了《政府2022財年國防預算的長期成本》報告。報告認為,國防部預算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並在2031財年達到7870億美元,與2022財年預算相比增長約10%。

開發新型作戰概念,側重領域間跨域作戰

近年來,因為美國國家戰略、國防戰略、軍事戰略的重大轉向所帶來的推動作用,加之技術升級使戰爭空間迅速拓展,加速了美軍新的作戰概念的生成速度,以特別用於對抗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中國的反進入/區域拒止(A2/AD)軍事力量。美軍新開發的作戰概念包括:陸軍提出的“多域戰”、空軍的“敏捷作戰部署”、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分布式海上作戰”、海軍陸戰隊基於競爭環境中的“海岸作戰”和“遠征前沿基地作戰”等諸多創新作戰概念。無論是戰略層麵還是戰役層麵,作戰概念均側重跨域概念。同時,美國加快對現有作戰概念的評估,以概念評估促進概念開發,不斷更新作戰概念。辯證地看,美軍花樣繁多的作戰概念都是現代戰爭形態演變規律的客觀反映。綜合審視多種作戰概念,可以更全麵、更深刻地觀察美軍軍事理論和軍事思想的演變。

目前,美國國防部已經確定將“對抗中國的軍事能力”確定為首要防務任務,並針對相關問題,開發新的作戰概念。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在2021年12月向國會提交了《大國競爭:國防問題對國會的影響》報告。報告明確指出要發展新的、側重跨域的作戰概念,提升對抗 “灰區行動”的戰術能力。

加速推進軍種建設,為潛在行動做好準備

為推進軍種建設,美國國防部和各軍種部連續發布多份戰略文件,強調要優化兵力結構、發展作戰能力、調整優先事項、加強戰備與工業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的潛在行動。

2021年,美國陸軍發布《統一網絡計劃》(The Army Unified Network Plan)。該計劃指出,要將戰場上部隊戰術網絡的固定設施與體係係統聯係起來,從而使陸軍作戰部隊及時獲取數據和信息,統一網絡,實現多域作戰,確保作戰指揮官能夠隨時實現戰略、戰役和戰術三重效果。

美國空軍在水麵作戰中日趨重要。美國空軍愈加重點演練海上目標搜索以及遠距離攻擊海上移動目標,新的水麵戰戰術強調太平洋地區的水麵戰防控和歐洲地區的戰術協調性。美軍《空軍時報》於2021年11月24日刊登評論文章《準備海戰》(Preparing for a Martime Fight),旨在推動聯合作戰,促使空軍更多關注反艦戰術與武器。

美國海軍陸戰隊是單獨進行各種訓練作戰任務的軍種,被稱為“第三空軍”,其標準配備是F-35B隱身戰鬥機和MV-22直升機等。近年來,海軍陸戰隊的組織、訓練和兵力態勢已日益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麵向未來的作戰環境需求。2019年7月,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傑上將在其撰寫的《第38任司令官規劃綱要》中,提出五項優先關注的領域,分別是部隊設計、作戰、教育培訓、核心價值、指揮與領導力,其中部隊設計是重中之重。大衛·伯傑上將認為,海軍陸戰隊需要進行重要調整,以確保與《國防戰略》和《國防規劃綱要》保持一致。作為艦隊彈藥庫的延伸,海軍陸戰隊還需全麵增強空基和艦基火力,並為滿足海軍執行當前和未來海戰理念的需求做好準備。2021年11月,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報告《2022財年美國軍力——海軍陸戰隊》。該報告闡述了海軍陸戰隊20年間由應對岸上反叛(onshore rebel)到以中國為對手的西太平洋衝突的戰略轉型,以及由此引發的重大重組。根據《部隊設計2030》要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轉型目標定位為:致力於應對太平洋大國衝突能力的兵力投入,並裁撤與此無關的兵力;將作為一支替補部隊,在以中國為對手的防禦圈內進行作戰。

重新部署全球兵力,加強對重點區域關注

新一輪大國競爭激發了關於美國軍力部署在全球的重新分配,強調針對中國的軍事部署和針對俄羅斯的軍事響應能力,除此之外不再強調針對其他目的地的部署。美國製定軍隊結構的主要目標是:防止歐亞地區出現地區霸權,使美國軍力有能力從美國本土部署、跨越美國領海與領空並進行持續的軍事行動,以及抵達歐亞大陸或歐亞大陸周圍的海域和空域後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

為此,美國加強了“印太”地區的軍力部署。早在2021年4月和6月就有報道稱,拜登政府已經決定從中東撤出一部分美國軍隊和軍事設施,包括戰鬥機中隊和“薩德”(THAAD),以便其中一些可以重新部署到“印太”地區。

2021年10月,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簽發《海軍部戰略指南:海軍—海軍陸戰隊一體化建設》,明確提出“至少一代人以來,美國首次麵對一個實力相當的戰略競爭對手”。《指南》旨在統一海軍、海軍陸戰隊與國防部的思想,並闡述了海軍作戰部的願景——建立一支靈活、隨時待命的海上作戰力量,以支持拜登政府“國家安全優先事項”和國防部即將發布的國防戰略。美國海軍將把其大部分艦隊轉移至“印太”地區,在該地區進行更多的行動、演習和作戰試驗,以便為該地區未來的潛在行動做準備。

除此之外,美國還準備加強與“印太”地區盟友間的合作,幫助該地區盟友,特別是日本、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和新西蘭,提升其軍事能力,以提高“印太”地區盟友國家軍隊與美國軍隊的軍事互操作性。美國調整國防布局的這些舉動,值得注意和警惕。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