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飛成功!中國“混動版”火箭來了

 ◎ 通訊員 向長征 李同 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付毅飛

“3、2、1,點火,起飛......”3月29日17點50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我國首型固體捆綁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以下簡稱“長六改”),宛如一條巨龍噴湧著熊熊烈焰直奔蒼穹,成功將浦江二號和天鯤二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六改火箭點火升空。鄭斌 攝

長六改火箭點火升空。

長六改運載火箭作為我國第一型“混合動力”的新一代長征係列運載火箭,在技術難度高、係統複雜的航天領域也玩了一把“跨界合作”——長六改運載火箭充分結合了固體動力推力大、響應快,液體動力推力穩、比衝高的優勢,首次采用液體芯級捆綁四枚固體助推器,實現了我國固體捆綁等一係列技術新突破,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00:00
/
00:00
倍速
點擊畫麵,查看詳情廣告剩餘: 29

長六改火箭震撼大片

“固液混動”搭配出理想“專列”

固體發動機推力大、簡單可靠的特點在長六改運載火箭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芯一級捆綁了4台以固體燃料為動力的助推器,單枚助推推力可達120噸,刷新了長征係列運載火箭最快“起跑”紀錄,可以說,“如利劍出鞘”。

同時,借助固體發動機結構相對簡單、部組件少、可靠性高、操作維護方便、貯存時間長的優勢,長六改運載火箭箭上管路係統減少55%、可實現固體助推器在發射場直接安裝、並實現捆綁火箭14天快速發射。

長六改火箭箭指蒼穹。孫公明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長六改固體發動機總設計師王健儒介紹,長六改運載火箭捆綁的四枚分段式固體助推發動機由四院自主研製,這是四院的分段式固體發動機首次上天飛行、首次實現型號工程化應用,實現了固體運載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此外,如此龐大的“硬漢子”可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糙漢子”。為克服在飛行過程中固液發動機聯合工作帶來的複雜力、熱環境,研製人員建立了全麵完整的捆綁火箭力學環境條件設計方法體係和氣固兩相噴流底部熱環境預示模型,國內首次定量描述了聲致振動特性,通過精準預示和控製措施,有效確保了長六改火箭上“乘客”的乘坐舒適性。

“肩扛+托舉”使捆綁更牢靠

長六改運載火箭通過“前端輔助傳力+後端主傳力”的捆綁連接解鎖裝置,相當於利用“肩扛+托舉”兩種力量,實現助推器與芯級的連接。為進一步優化結構重量,長六改運載火箭打造了一款輕量化捆綁連接解鎖裝置,在運載火箭停放和飛行階段下可承受並有效傳遞軸向和徑向載荷。

長六改火箭矗立在塔架旁。孫公明 攝

作為一枚捆綁火箭,助推器完成“使命”後與芯級安全分離是火箭飛行過程中最關鍵的分離程序之一。為在惡劣的力熱環境、發動機後效推力、氣動阻力等複雜情況下確保助推器和芯級安全分離,研製團隊合理選擇分離動力源並優化布局,結合分離時序等設計,消除了眾多幹擾因素對分離的影響,確保助推器分得開、分得穩。同時,在研製階段,長六改運載火箭還成功實施了3次固體助推捆綁地麵分離試驗,進一步驗證了助推分離技術方案的正確性。

讓火箭優雅端莊信步蒼穹

長六改運載火箭在飛行過程中,芯級與助推器發動機都要擺動,共同參加火箭的姿態控製,但由於兩種發動機的特點不同、伺服機構的動態特性不同,芯級與助推器之間勢必存在相互幹擾,對火箭的穩定飛行會帶來不利影響。

長六改火箭矗立在塔架旁。孫公明 攝

為此,長六改運載火箭創新性采用聯合搖擺控製方案,通過優化不同飛行階段的擺角分配策略,克服了火箭在飛行過程受到的諸多幹擾,讓火箭優雅端莊、信步蒼穹。

在固體助推器分離的瞬間,失去了大推力固體發動機的加持,火箭可能會麵臨“空中大刹車”的局麵,為此,火箭控製係統會在助推分離前對固體發動機的工作狀態進行智能監測,將整箭控製策略從最初的聯合擺動控製平穩過渡到芯級單獨控製,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了火箭拋助推前後的穩定飛行。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及視頻均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提供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終審: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