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把中國拉下水!英媒叫囂:普京若敢開戰,中俄將被全世界孤立

 2月21日深夜,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簽署總統令,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地為主權國家,並向上述地區派遣了維和部隊。就在這一天,英國路透社發表了一篇文章曝出謬論,認為普京若敢開戰,中俄將被全世界孤立。

頗為諷刺的是,就在路透社發表文章的當天,俄羅斯方麵就曝光消滅了一支企圖向俄羅斯邊境滲透的武裝部隊,摧毀了兩輛裝甲車並擊斃了5名武裝人員,有非正式的消息表明,被消滅的武裝就是烏克蘭的偵察小隊。在俄羅斯已經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地為“共和國”之後,路透社的文章顯然成為了自我打臉的證據。

或許是西方媒體認為,在美國以及北約的施壓下,俄羅斯沒有魄力對烏克蘭東部地區展開軍事行動,即便動武也不能是美國、北約“風頭正勁”的當下,然而西方媒體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再次判斷失誤。普京為何敢在烏克蘭問題上動武?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最重要的是烏克蘭問題是俄羅斯的破局之戰,既然美國和北約破壞了北約不東擴的承諾,並且利用烏克蘭使其成為俄羅斯邊境上最不安定的因素,那麼俄羅斯為了本土的戰略安全就不得不采取一係列的手段。

換言之,如果烏克蘭選擇息事寧人,明確表示不會加入北約,烏克蘭危機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說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性以及其戰略安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烏克蘭領導人的決策。此前俄羅斯方麵宣布撤退邊境地區的演習部隊已經是讓步,雖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問題,然而烏克蘭軍方卻一直在試探俄羅斯的底線。

第二點,烏克蘭軍隊持續向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地區炮擊也給了俄羅斯動手的機會,烏克蘭軍隊的舉動顯然違反了停火協議,並動用了迫擊炮等重火力裝備。雖然烏克蘭方麵指責俄羅斯率先違反停火協議,但是這種指責過於蒼白,俄羅斯方麵也沒有出手的動機,更何況美國和北約在邊上盯著,俄羅斯很難有打響第一槍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英國媒體緊隨美國的口徑,照例提到了中國。英媒認為,如果俄羅斯方麵“入侵”烏克蘭,中方或將向俄羅斯提供外交支持,此外路透社還表示,中方也可能向俄羅斯提供經濟方麵的支持。

路透社還煞有介事地表示,中方更希望俄羅斯軍隊不會進入烏克蘭,因為一旦俄軍進入烏克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將中俄一起孤立起來。

烏克蘭問題的根源正如前文所說並不在俄羅斯一方,而是在於以美國為首的個別西方國家,烏克蘭問題的根源是西方妄圖將該地區打造成一個圍堵俄羅斯的前哨陣地。盡管有媒體爆料美國背地裏向俄羅斯允諾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然而美國正在將烏克蘭打造成事實上的北約國家,以俄羅斯入侵為借口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

自1月份以來,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累計向烏克蘭空運了一千餘噸武器裝備,其中絕大多數以反坦克武器為主。自烏克蘭局勢持續升溫以來,美國一直在背後煽風點火,妄圖以此挑起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以方便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的製裁。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4年俄羅斯收複克裏米亞之時,西方國家就對俄羅斯實施了史無前例的製裁,並且製裁一直持續至今。外界很好奇美國還有哪些製裁手段可以被用在俄烏衝突上,畢竟如果美國在製裁俄羅斯一事上雷聲大雨點小,最終隻會徒增笑柄,畢竟此前美國一眾高級官員揚言要對俄羅斯進行製裁並要俄羅斯“付出代價”。

實際上,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確實存在孤立現象,不過被孤立的對象恰恰是英美兩國。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美國霸權徹底失效,北約不願意介入,歐洲主要國家不願意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爆發衝突,整個烏克蘭危機成為了美英兩國的獨角戲。

事實上,烏克蘭危機的涉及方都很清楚美國從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可以說烏克蘭危機就是美國盟友關係的“試金石”,一方麵美國妄圖通過製造烏克蘭危機繼續維持自身北約領導者的身份,拉動北約共同對抗俄羅斯。另一方麵,烏克蘭危機也考驗著美國和歐盟之間的盟友關係。

頗為諷刺的是,就在美國宣布對俄羅斯實施製裁的當天,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現階段歐盟將不會對俄羅斯實施製裁。當天,歐盟成員國外長會議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烏克蘭危機問題成為了此次會議的焦點,在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要求歐盟立即對俄采取製裁措施時遭到了歐盟各方的反對。很顯然,美國的盟友在重大問題上和美國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通過北約和歐盟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態度可以看出,即便是美國最親密的西方盟友,也不在以美國的利益為主導,美國奉行的單極霸權主義同其他國家奉行的多極世界存在根本性的矛盾。由此可見,如果美國繼續挑起地區衝突的方式或者以不擇手段的方式維護其霸權主義,最終美國隻會越來越孤立。

至於美國、英國相繼炒作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發揮的作用,這沒有任何意義,美英兩國擺下的爛攤子卻要求中國表態是什麼道理?這種低級的挖坑方式中國也不會上套。要想從根源上解決烏克蘭危機其實很簡單,美國立即停止在該問題上製造事端,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如果拜登當局死抓著烏克蘭危機不放,最終隻能是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