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重申支持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英方抗議,馬島到底是誰家的?

 中國和阿根廷聯合發布的聲明,讓英國外交大臣急了。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訪華。與會期間,中方重申了支持阿根廷對馬島行使主權的聲明,根據聯合國決議,英方應盡快和阿方重啟和平談判解決爭端。

消息放出來沒多久,英國外相特拉斯就坐不住了,趕忙發布推特表示,拒絕承認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馬島屬於英國,希望中國“尊重主權”。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地處南大西洋,總麵積1.22萬平方公裏,比我國天津市稍微大那麼一點。巴拿馬運河沒開通那會,馬島的戰略價值極其重大,它扼守麥哲倫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唯一要道,可以說,誰拿下了馬島,誰就控製了兩大洋的航線。

巴拿馬運河建成後,馬島的戰略地位有所下降,但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依然是南大西洋的軍事支點,在二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正因如此,英國和阿根廷才會爭奪馬島主權。而在誰率先發現馬島這個問題上,雙方也存在很大爭議。

荷蘭人和葡萄牙人都說自己最先發現了馬島,而第一個在馬島建立居民點的卻是法國人。過了一年,英國人也聞風趕來定居。1767年,財大氣粗的西班牙人買下了法國所有的居民點,還把英國人也趕了出去。

1816年,阿根廷也想來分一杯羹,原因是他們剛從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下獨立,理所應當地認為,自己應該繼承前宗主國在南美洲的領地。

英國當然不同意,他們出兵驅逐了馬島上的阿根廷人,宣布對福克蘭群島(英國人對馬島的稱呼)進行殖民統治。

之後的一百多年中,各方勢力紛紛退出,隻剩下英國和阿根廷繼續扯皮。二戰後,這個燙手的山芋交給了聯合國。

聯合國也拿不準主意,按理說,阿根廷離著馬島近,隻有500多公裏,而英國離著13000多公裏,近水樓台先得月的道理大家都懂,何況阿根廷還有美國罩著。英國也不甘示弱,我們才是馬島實際的統治者,你離得近就有理了嗎?

這場拉鋸戰進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阿根廷先坐不住了。當時,阿根廷國內陷入了嚴重的滯漲,經濟已經走到崩潰邊緣,右翼軍政府快被老百姓給罵死了。為了轉移國內矛盾,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裏決定對馬島下手。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士兵登陸馬島,殺了英國駐軍一個措手不及,對外宣布奪回馬島主權。一時間,阿根廷民眾的愛國情緒極度高漲,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加爾鐵裏萬歲”的呼聲。

沉迷勝利的加爾鐵裏怎麼也想不到,英國會不遠萬裏趕來反擊。

本來,英國已經打算逐漸退出馬島了,畢竟離得太遠不好管。但加爾鐵裏不宣而戰,徹底把撒切爾夫人給惹毛了。這位大姐當時的日子也不好過,反對派和老百姓都不看好她,“大英帝國”的雄風也不複往日,國際形象一落千丈。

加爾鐵裏需要一場對外戰爭轉移民眾視線,撒切爾又何嚐不是。於是,在接到前線戰報後,撒切爾很快就決定反擊。英國國內的愛國情緒也被煽動起來,民眾強烈支持政府出兵收複馬島,一些民用郵輪甚至主動提出充當軍艦,有點敦刻爾克那味兒了啊。

短短兩天時間,英國海陸空三軍就完成集結,前往馬島作戰。說實在的,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是落日餘暉,掏空家底才網羅了111艘各式船艦,其中將近一半是被征用的商船。

當然了,阿根廷更弱。他們祖上雖然闊過,從法國手裏買了“幻影”戰機和5枚“飛魚”導彈。但戰爭開始後,歐洲國家一邊倒支持英國,法國也對阿根廷斷奶了。

戰爭初期,阿根廷靠著進口裝備取得了暫時的勝利,存糧用完後就不行了。英國軍隊切斷了島上的補給線,阿根廷海軍和陸軍無法施展,隻剩空軍一家能打了。

“飛魚”用完後,阿根廷空軍隻能飛到英國艦隊上空,往下扔老式炸彈,成了英軍的活靶子,場麵十分慘烈。最終,阿根廷戰機全都打完了,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

1982年6月14日,島上的阿根廷陸軍彈盡糧絕,隻能向英軍投降,馬島戰爭徹底結束。

搞笑的是,敗局已定之際,加爾鐵裏還在狡辯,稱自己沒有想到英國真的會出兵馬島。咱就是說,但凡您老別那麼輕敵,阿根廷軍隊也不至於輸得這麼慘。

實際上,仗打輸了也不全是老加的鍋,美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一直以來,美國都在馬島問題上保持中立。但馬島戰爭爆發後,美國立馬倒向英國,情報支持、物資援助應有盡有,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也積極站隊,停止向阿根廷提供軍火。

所以說,馬島戰爭從一開始就不是兩個國家的事,而是一場阿根廷獨自與西方世界抗衡的必敗賭局。和官官相護是一個道理,全世界總共就那麼幾個發達國家,明爭暗鬥固然有,關鍵時刻還是會抱團取暖。

如今,馬島戰爭已經過去了40年,阿根廷依然沒有放棄收複馬島的決心。但在西方國家的圍堵下,沒有人敢對他們伸出援手,除了中國。

去年5月,阿根廷突然開始和中國接觸,討論購買“梟龍”戰機的事。英方表示很生氣,要嚴厲製裁中國,具體措施就是停止對我們出口戰機座椅。

這招對中國可不好使,不就是個座椅嘛,咱們自己也能生產。沒過多久,中方公開表示,堅決支持阿根廷對馬島主權的合理要求,積極促成聯合國解決爭端。

除了戰機,反艦導彈我們也有,一點不比“飛魚”差。法國這種自己家門口打仗都能光速投降的國家,又怎麼指望他們發揮契約精神?

回顧曆史可以發現,沒有哪一個國家天生就是發達國家,想要國運昌盛,不能隻靠一腔熱血的豪賭,更要借勢而為。

從古至今,訴諸武力都是最差的一步棋,談判桌上能打的牌太多了,真到了兵戎相見的那一刻,任何一方都不會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