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被施壓?從送烏頭盔到送烏導彈,網友失望:朔爾茨不比默克爾

 從送烏克蘭頭盔到送導彈,德國要“突破自我”了?

2月2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將向烏克蘭提供500枚“毒刺”級地對空導彈以及1000枚反坦克武器。而此前德國隻是向烏克蘭提供了大約5000頂軍用頭盔和一家野戰醫院。

有媒體對朔爾茨的表態表示驚訝,並稱這是“曆史性轉變”。

德國總理朔爾茨

為何這麼說?據悉,在二戰後,德國一直以來奉行不向衝突地區運送武器的政策,朔爾茨如今卻將此傳統放在一邊,難免會引發輿論擔憂:納粹德國“蘇醒”了?

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德國占領。

當時間來到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波蘭,隨後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盡管二戰曆史漸行漸遠,但我們需要不斷擦拭蒙在曆史上的時間的塵土,以便鏡鑒當下。

有網民甚至表達了對朔爾茨的失望,稱其“不比默克爾”。

的確,朔爾茨的舉動的確讓人警醒。畢竟 ,在今年1月的時候,德國方麵還強調過“拒絕向烏克蘭出口大炮等致命武器,拒絕讓第三國運送德國生產的武器,拒絕愛沙尼亞等盟國向烏克蘭提供任何軍事支持”。

當時的德國內部一定還有“共識”的,德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與北約各國與眾不同的態度並不難理解。

首先,二戰後的德國不願看到歐洲重燃戰火。其次,德國和俄羅斯之間因為北溪2號而有了不一樣的“情愫”。當然,德國最希望的則是實現歐洲的戰略自主,並不想跟著美國蹚渾水。

更何況,此前媒體都傾向於認為朔爾茨將保持德國外交政策的連貫性,延續前總理默克爾的既定方針,為何這一次“衝動”了?

這還是和美國不無關係。美國方麵的一係列反應十分有意思,一會兒在烏克蘭周邊增兵,一會讓駐烏克蘭大使館撤離相關人員,一會支援武器給烏克蘭,一會兒又說俄烏爆發戰爭美國不會介入,到底美國是什麼意思啊?

其實,美國隻想挑起衝突,但自身並不會卷入到衝突之中。那麼,自己幹不了的事情,總得找人幹吧?施壓他人似乎就成了最佳選項。

實際上,美國對德國的施壓早就開始了。

美國不顧及德國為盟友,在北溪二號問題上橫加幹涉,德國前任總理默克爾曾經為此與美國叫過板。但默克爾走後,朔爾茨則稍顯底氣不足,如今北溪2號的“結局”就是最好的證明。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管道,北溪2號從初建開始就備受各方關注,曾經一度是以德國為首的歐盟與俄羅斯最重要的合作,如今卻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意味。

另外,就在今年1月份,德國海軍司令舍恩巴赫突然傳來辭職的聲音。原因則是他在一次公開發表的言論中,說出了“烏克蘭永遠也沒法從俄羅斯手裏奪回克裏米亞”的言論,頗有替普京“說好話”之嫌。

可見,德國方麵承受的壓力一直還是挺大的。如今德國被“入坑”, 美國早就在一旁偷著樂了,而烏俄局勢也越發複雜了。

眼下,製裁與反製裁你來我往,施壓與譴責相互交織,焦慮與警告此起彼伏......

在外交世界的“熱鬧”聲中,一批批來自西方的武器仍在向著烏克蘭進發,美國更是不斷在“加碼”,不斷給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拜登卻“光明正大”的在叫喊“製裁是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唯一選擇。”

為交戰一方提供軍火裝備就可以避免“第三次大戰”?這大概是今年人們聽過最搞笑的笑話了吧!

烏克蘭依然炮火呼嘯,我們也不禁擔憂,烏克蘭的和平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