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抗成主旋律?美高官叫囂:無法改變中國,那就對華製造麻煩

 

美國於2月11日發布了一份戰略概述報告,報告中要求美國未來將重點放在印太地區,以加強美國在該地區的地位。美國在文中表示,誓言要使聯盟現代化,加強新興夥伴關係,並投資於區域性組織,特別強調了在一個積極的地區願景中“一個強大的印度”作為夥伴的重要性。此外,美國將在印太建立所謂的“網狀聯盟格局”,並且試圖在經貿、外交乃至於屬於中國內政的台灣問題上給中國製造麻煩,對華發起全麵圍堵。美國試圖對中國發起圍堵,這份新戰略指出,印度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將上升,美國將聯合盟友給中國製造“麻煩”。

變化中的中美印三角

21世紀以來,中國和印度的快速崛起,在印太形成了中美印“戰略三角”,中印迅速崛起並釋放出巨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中美印三角關係才因此具備了強大的內生性動力。中美印三角關係的結構和互動出現一些新特點,中印關係全麵發展,中美關係穩步推進,印美關係得到提升。

在當前中美全方位博弈的新背景下,中美印三角關係又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中美博弈讓兩國關係跌至低穀,而中印和美印關係卻都有很大程度的發展。至此,中美印“戰略三角”發生新變化。中美印“戰略三角”的形成、發展與變化是在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這一宏觀大背景下發生的。從二戰結束前150年到冷戰結束,歐洲一直是世界權力中心。但是21世紀以來特別是受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歐洲逐漸走向了衰落。而中國、印度等國卻快速崛起,已成為世界關鍵性力量,也使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逐漸超過了歐洲。美國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雖然也走向衰落,但是其與歐洲衰落的程度不同,其仍然保持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在印太地區仍然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自特朗普政府在美國執政後,美國認為中國在未來有可能挑戰其霸權,遂把戰略重心從中東轉向印太,並提出了具有明顯針對中國色彩的“印太”戰略。但是因為美國國內經濟和政治矛盾較為尖銳,反恐也花費巨大精力,美國的霸權就有所衰落。因此美國需要在印度洋地區有一個國家承擔類似日本在東亞地區承擔的角色,而美國認為印度是這一絕佳角色。

超級大國美國對印太地區的重視,日本、澳大利亞和東盟等國和地區也分別提出自己的“印太”戰略,使印太地區的戰略價值進一步顯現,印太地區的矛盾也變得錯綜複雜,印太地區最終也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權力的中心。美國選擇扶持印度,從表麵上看是一個“好主意”,印度不同於美國在歐洲和印太地區的其他盟友,中印雙邊經貿聯係近些年雖然熱度持續上升,但整體規模有限。印度方麵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使得印度從民間到官方一直對上世紀發生的中印邊境衝突耿耿於懷,部分激進的印度政客和學者甚至直接將中國視為“威脅”。對於美國而言,印度與中國的關係更接近於冷戰時期的東西方對立關係,攛掇印度直麵中國,並且動用外交手段促使台灣問題國際化,看起來可行性頗高。

美國退而求其次:製造麻煩

拜登曾在執政之初表示,已經為中美間“極其激烈的競爭”做好準備。然而,此後美方一係列對華行動都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和進攻性意味,超越了中方和第三方國家理解的常規“競爭”範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天津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會談時斷言,美方“對抗遏製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

在缺乏明確邊界的情況下,“激烈競爭”終將滑向 “新冷戰”式的對抗,這也是中方在蘇黎世會晤中再度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的深層原因。拜登通過上半年的試探也認識到,在涉華問題上,美國很難像冷戰時期那樣形成國家集團來合力“對付中國”。拜登在入主白宮的同時繼承了“跌入穀底”的中美關係,不得不直麵這一關係持續下滑的強大慣性。在政府內部,拜登搭建的“專業化團隊”不乏有人抱持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偏見和通過遏製中國捍衛美國霸權的決心。在國會內部,民主黨危在旦夕的微弱優勢使其無力糾偏。更重要的是,拜登自己也沒有放棄對華示強的意願。凡此種種,釀成了美國如今明明缺乏對華博弈籌碼卻不棄冷戰思維的現狀。

除了放狠話要聯絡印度,當前美國試圖在貿易和台灣問題上給中國製造麻煩的相關操弄需要警惕。即便中美雙方能夠對戰略競爭的範圍加以限製,也不意味著能降低競爭烈度。地緣政治仍將是美國關鍵對華競爭領域。為此,在貿易領域,拜登政府沿用“小院高牆”策略提升競爭力,推動對關鍵商品供應鏈進行審查,同時,也將意識形態因素融入科技競爭,聯合歐洲建立由“民主國家”主導的“貿易與技術委員會”製衡中國,並多次將價值觀因素帶入科技問題,這種人為加劇特定領域割裂和對立的競爭仍擺脫不了冷戰特質。

再就是如何對競爭進行管控的問題,拜登政府的兩位高級顧問坎貝爾和蘇利文曾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指出,與其說中美競爭“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如說“是一種需要管控的狀況”。然而,中美之間的各類戰略穩定機製在特朗普時期被破壞殆盡,拜登執政後缺乏進行修複的決心和姿態。美國在缺乏規則和“紅線”的前提下就匆忙投入“極度激烈的競爭”,不僅無法把控競爭的烈度,更難控製競爭的成本和風險。在這種背景下,華盛頓當局發布針對中國戰略概述報告,預示著中美對抗似乎會成為未來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