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10%民眾願意對華友好?韓教授:反華情緒爆發讓韓國陷入危險

 麵對美國政府愈演愈烈的反華攻勢,夾在中美之間的韓國是否應該跟隨這種浪潮?就在2月14日,一位韓國教授擺明了自己的態度:

韓國國內過度的反華情緒,隻會讓韓國的處境更加危險。

韓國民眾

當地時間2月14日,《韓民族日報》刊登韓東大學統一韓國中心教授鄭鎮鎬(音)的文章,其中指出,如今的韓國社會僅有10%左右的人群願意保持對華友好情緒,而各路政客卻在拚命給這種反華情緒火上澆油,這種行為對韓國的國家利益毫無益處。

文章指出,作為一個不得不夾在中美之間的國家,韓國政府應該努力在中美矛盾中爭取更多機會,而不是早早就亮明態度,一邊倒的投靠美國攻擊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後,韓國經濟普遍不景氣,更加依賴對外出口,其中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為最高的31.8%。在這種情況下,文在寅政府居然任由韓國社會的反華情緒肆意滋生,而部分總統候選人甚至提出要追加“薩德”係統部署,進一步刺激中國,這“屬實離譜”。

文章進一步指出,韓國過早擺明親美反華的態度,在美國這邊同樣會引發問題——這等於讓韓國過早向美國亮明自己底牌,讓美國可以故意激化中韓矛盾,從而令韓國任由美國擺布。

文章最後呼籲,文在寅政府應該盡快行動起來,給韓國社會目前過度親美反華的輿論情緒降溫,努力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

韓國社會如今存在過度的親美反華情緒?鄭鎮鎬教授描述的這種景象,確實屬實:

就在去年12月底,韓國統一研究院就曾發布過一份民調結果,其中顯示,有多達71.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韓國國家安全構成最大威脅,其次才是日本、美國和俄羅斯;

而為應對這個“最大威脅”,多達61.8%的受訪者居然讚成允許美國重新在韓國領土上部署核武器。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就在2020年,即使麵臨新冠疫情的巨大挑戰,中韓雙邊經貿總額依然達到2852.6億美元,使得中國連續第17年成為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

到2021年,僅前十個月,中韓雙邊貿易額就達到了2939億美元,完全超越2020年全年的貿易總額。其中韓國對中國出口1731.9億美元,中國對韓出口1207.1億美元,韓國保持了高達524.8億美元的對華貿易順差,是世界上僅有幾個保持對華順差的國家;

而就在2月1日,RCEP協議正式對韓國生效,這意味著中韓兩國間的零關稅產品將達到兩國間所有交易商品類別的86%,2022年後中韓兩國間的貿易往來隻會更加熱絡。

所以現實就是,如今的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市場是韓國商品在全世界最賺錢的市場,而韓國社會卻依舊認定中國才是自己的最大“安全威脅”。麵對如此精神分裂般的對華情緒,也難怪這位鄭鎮鎬教授會呼籲文在寅政府趕緊給這股反華情緒降溫了。

中韓關係

韓國民眾為何如此痛恨中國?這其實與韓國民眾對韓國這個國家的定位有關。

中國不僅是韓國文化的源頭,更是當了數百年的韓國宗主國,如果這種情況能一直延續到今天,韓國民眾自然不會對中國產生任何抵觸心理。但在上世紀初葉,中國由於自身的積貧積弱,丟掉了對韓國的影響力,隨後美國又在上世紀中葉趁虛而入,以“韓國解放者”的身份進入韓國,並奠定了延續至今的“韓國事實上的宗主國”的地位。

所以從價值觀認同的角度來說,相比已經過於陌生的“老宗主國”中國,“新宗主國”美國顯然才是韓國社會更加願意親近的對象;在文化上,這種情況也造就了韓國社會希望擺脫中國式的亞洲傳統文化,轉而擁抱現代西方文化的逆反心理。

與此同時,投靠美國後的韓國迅速創造“漢江奇跡”,在經濟上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甚至比中國發展的更好,這種經濟實力上的底氣自然就令韓國在價值觀和文化認同上對中國的歧視與逆反心理更加劇烈,同時也令韓國在“漢江奇跡”後迅速膨脹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有了具體的發泄對象——看不起中國相當程度上已經成為當代韓國民眾尋找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漢江奇跡

但整件事情最具戲劇性的情節就在於此:在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迅速爆發式增長,眼看曾被自己鄙視的國家居然又趕超回來,韓國民眾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遭到巨大打擊,自然就會對中國產生更深的恨意。

而2017年爆發的“薩德”部署事件就是將韓國社會的對華歧視轉化為對華恨意的這樣一個標誌性事件: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韓國允許美軍在本國土地部署“薩德”係統,在軍事層麵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國家戰略安全,這自然會引發中方以各種手段對韓國進行全麵懲罰;

但從韓國的角度來說,是否允許美軍在本國領土上部署武器係統純屬韓國內政與主權自由,中國以經濟抵製為主的反對措施完全是在幹涉韓國內政,是在搞“經濟脅迫”;

除此之外,“薩德”係統對韓國而言還有防範朝鮮導彈威脅的重要功能,事關韓國國家安全底線,中方“威脅”韓國放棄部署“薩德”,等於是要韓國以自身國家安全為代價來換取中國的國家安全。

了解了韓國人的這種邏輯之後,我們才會明白,當代韓國社會為何如此反華——憎恨中國已經成為韓式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最佳表達方式。

“薩德”事件

毫無疑問的是,在任何國家,擁抱和吹捧民眾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都是政客換取民眾支持的不二法寶。所以我們才看見,近兩年的韓國政客如同比賽一般競相展現自己的反華態度,尤其不久之後的韓國將舉行總統大選,反華更成為最近一段時間各路總統候選人爭取選票的核心議題。

但所謂“上帝欲令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如此狂熱、一邊倒的反華情緒若長期存在,這對韓國社會的正常發展顯然隻有負麵意義,鄭鎮鎬教授願意在大眾都陷入狂熱之時給出這種建議,也算是為韓國這個國家盡忠盡孝了。

然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鄭鎮鎬教授隻能寫寫文章大聲疾呼,真正唯一有能力改變這種狂熱反常情緒的隻有文在寅政府,但文在寅政府卻恰恰對此毫無辦法:

文在寅政府是民選政府,如果文在寅敢與民眾情緒對著幹,那麼死亡的必定隻有文在寅自己;

就在3月9日,韓國大選將如期舉行,文在寅政府剩下的執政時間僅有四周不到,文在寅更沒有必要在這種時候殺身成仁,即使願意也注定不會有任何效果——這隻會令反對派的候選人找到更多上位的把柄;

韓國終究是必須依賴美國才能生存下去的地緣小國,文在寅政府在得罪韓國社會民族主義情緒的同時也是在得罪美國政府。

文在寅政府

文在寅政府如今的處境就是如此的進退兩難,於是我們才會看到這樣一幕神奇的景象:

在2月12日,也就是鄭鎮鎬教授發表這篇文章的前兩天,文在寅政府派出外長鄭義溶飛赴美國檀香山,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日本外交大臣林芳正舉行三方外長會議,共同發表聯合涉台聲明,妄言反對中國武統;

再到2月16日,文在寅本人又接受新華社專訪,宣稱韓中兩國應繼續發展麵向未來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假裝對韓國社會的反華情緒看不見,在中美之間唯唯諾諾的走鋼絲,這就是即將卸任的文在寅政府所能給出的最好選擇了。

但,我們又真的能怪罪文在寅政府不願為中韓關係出力嗎?文在寅遊走在中美之間的無奈,恰恰正是韓國這個民族最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