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導彈的俄羅斯軍列持續向西開進,烏克蘭與西方顯露撕裂

 烏克蘭政府開始密集傳遞給局勢降溫的信號。

俄烏邊境最新的衛星圖像,提醒烏克蘭及西方一些反俄“急先鋒”冷靜頭腦。

衛星圖像顯示,在俄西南部城市沃羅涅日附近的一座軍營裏,坦克和火炮等重型裝備的數量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仍在增長。在風靡海外的社交媒體TikTok上,不斷有視頻顯示滿載導彈、軍車和兵員的俄羅斯軍列持續向西開進……

幾乎同時,無論是此前被頂在“對俄前線”的烏克蘭,還是本就猶疑不定的歐盟,甚至是被視為抗俄中堅的美國,都出現了立場鬆動的跡象。

烏克蘭政府降溫

25日,俄羅斯軍方宣布,在烏克蘭附近和克裏米亞地區開展有6000名士兵參加的軍事演習。俄方稱,演習包括戰鬥機、轟炸機、防空係統,以及黑海和裏海艦隊的射擊演習。

《紐約時報》報道稱,俄軍近期一係列軍事演習,覆蓋範圍遍及阿拉伯海、黑海、波羅的海及太平洋,充分展示了其軍隊的廣泛影響力。

俄羅斯西南部沃羅涅日一處軍事基地的衛星圖像,內部裝備齊整。圖源:Maxar

幾乎同時,烏克蘭政府開始密集傳遞給局勢降溫的信號。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5日晚發表電視講話,敦促烏克蘭人民保持冷靜,並表示正在努力促成他與俄羅斯、德國和法國領導人之間的會晤。

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撤離外交官引起的恐慌,澤連斯基表示這“並不意味著衝突升級是不可避免的”。

烏總統澤連斯基去年12月視察烏東前線。圖源:烏總統新聞辦公室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24日在電視台上要求媒體不要散播恐慌。“今天,就在此時,俄軍還沒有組建一個打擊群。這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明天不會入侵。”

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長丹尼洛夫24日強調局勢仍在可控範圍內,並指責烏國內和一些西方國家的人物及媒體出於地緣政治目的誇大了危險。

德法等國“背叛”

但是,烏克蘭國內的一些反對派、智庫及激進民族主義者仍要求政府對俄采取強硬態度。

民主倡議基金會是一家總部位於基輔的智庫,其網站界麵及內容清晰地展現出塑造烏克蘭國家認同的政治傾向。該機構政策分析人士瑪麗亞·佐爾基娜說,美國必須向德國等歐洲盟國發出強烈的信息,因為這些國家在對俄羅斯采取強硬立場方麵可能會更加猶豫。

此類訴求近來在歐美輿論界非常盛行。原因無他:以德國為代表的“老歐洲”國家,因其在對俄立場上“不合群”的主張,已成為西方輿論的眾矢之的。

《華爾街日報》21日率先披露,德國拒絕允許愛沙尼亞將其擁有的德製武器提供給烏克蘭。此前,美國已經允許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向烏克蘭提供它們擁有的美製導彈。

此外,德國拒絕向烏克蘭運輸導彈的英國運輸機途經德國領空一事,以及德國海軍總監日前呼籲“尊重普京及俄方訴求”的發言,也在歐美輿論圈不斷發酵。

在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看來,德國的行為正在鼓勵俄羅斯冒險。基輔市長克利奇科24日在德國《圖片報》撰文稱,當烏克蘭受到威脅時,德國未能提供援助,“背叛了朋友”。

駐守前線的烏克蘭士兵。圖源:NYT

事實上,德國絕不孤單。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呼籲歐盟成員國與俄羅斯展開“屬於自己的對話”,與美國強調“西方團結”的主張形成強烈反差。

馬克龍的一名助手24日證實,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和德國的官員將於26日在巴黎舉行會談,並表示法國將提出化解當前危機的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與美國單純的軍事施壓與對抗不同,德法等西歐國家從一開始就更傾向於外交解決的路徑。這既是源於西歐的能源需求與商業利益,也源於西歐對近代以來歐洲曆次危機與戰亂的曆史經驗。

拜登:不會向烏派兵

西歐盟國的“叛逆”,甚至已對美國的對俄策略構成影響。盡管美國仍在源源不斷向東歐及烏克蘭輸送軍事資源,但白宮的表態已然出現了一些新跡象。

美國第三批軍援25日運抵烏克蘭。圖源:Reuters

在五角大樓宣布考慮向東歐增兵8500人之後,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在25日的白宮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總統拜登沒有向烏克蘭派兵的打算。

稍晚,拜登本人親自證實了這一立場。

此前,美國已承諾於本周向俄羅斯遞交對其安全訴求的書麵答複,較之前的強硬立場有所後退。

25日,在對俄政策上與美國趨近的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他準備好與俄總統普京再次討論烏克蘭局勢。

《紐約時報》報道稱,雖然歐洲國家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顯然與美國不同,但西方國家領導人並不否認團結是最重要的。

然而,無論是歐洲內部,還是在大西洋兩岸,種種裂痕都清晰可見。隻要美國不放棄“美國優先”的執念,其渴望的團結恐怕終究是奢望。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深海龜編輯 深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