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以來最關鍵的一天,美俄麵帶微笑繼續互撂狠話

 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矛盾仍是“死結”。

1月10日的日內瓦,天空多雲。

瑞士《新蘇黎世報》評論說,這是“冷戰結束以來最關鍵的一天。”在烏克蘭戰雲密布的陰影下,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歐洲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俄本周的三場會談。

然而,在10日的首場會談中,雙方對話雖不乏坦率,但並未開個好頭。英媒稱,最大的樂觀也隻是雙方在經曆近8個小時的雞同鴨講後,仍未談崩。

美俄兩國談判代表相視而笑。圖源:Reuters

烏克蘭成安全“死結”

1月10日,美俄兩國外交團隊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閉門會談。這是雙方去年確立戰略穩定對話機製後的第三輪會晤,也是本周俄羅斯與西方三場會談的第一場。

美方談判代表、副國務卿舍曼稱,會談是“坦率和直率的”,旨在鼓勵雙方更好地理解各自的安全關切。俄方談判代表、副外長裏亞布科夫也稱談判是“務實和專業的”。

雙方談判會場。圖源:Reuters

但從實際效果看,雙方的巨大分歧未見任何縮小的跡象。

在備受矚目的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副外長裏亞布科夫向美國副國務卿舍曼保證,俄方無意也沒有計劃入侵烏克蘭。舍曼則冷淡地要求俄羅斯從俄烏邊境上撤軍,以此證明自身的誠意。對此,俄方不乏嘲諷地回應道,美國甚至都不願意談及駐紮在歐洲的美軍數量。

近段時間以來,西方輿論報道稱大約有10萬名俄羅斯士兵駐紮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這引發了世界對烏克蘭問題的關注。

舍曼在談判中稱,如果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美方將采取製裁措施,讓俄方付出“遠遠超過2014年克裏米亞危機後所麵臨的巨大代價和後果”。

俄方則警告美國不要“低估”雙方對抗會引發的風險,堅稱俄羅斯有權自行決定在自己領土上的駐軍,以及演習是否繼續進行。

顯而易見,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矛盾仍是“死結”——俄方需要靠軍事力量阻止烏克蘭投入西方的懷抱,這是俄方的安全底線;美國則堅稱俄方撤軍是進行對話的前提,否則免談。

美國拒提安全承諾

雙方在軍力部署上的針鋒相對,實際上觸及了烏克蘭問題的核心,即烏克蘭同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

裏亞布科夫在會上重複了俄方此前通過外交渠道正式提出的一係列要求,重點是從國際法理上禁止北約東擴。

“對我們來說,絕對必須確保烏克蘭永遠、永遠、永遠不會成為北約成員。” 裏亞布科夫堅定表示,“我們需要鐵一般的、防水的、防彈的、有法律約束力的保證。不是保證,不是保障,是帶有所有‘應當、必須’等字樣的保證……這事關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烏克蘭對俄羅斯有多重要,美國就有多希望拆散俄烏之間一言難盡的緊密聯係。

對於美國來說,烏克蘭因其地理位置及資源稟賦,始終是防止俄羅斯重振其大國地位、再度崛起的一顆地緣政治棋子。因此,舍曼在會談上延續了此前的強硬基調,拒絕就在國際法理上阻止北約東擴一事向俄羅斯作出保證,甚至拒絕談及這一問題。

俄烏邊境的俄軍演習場。圖源:Reuters

“我們不會允許任何人抨擊北約的開放政策。”舍曼表示,“(美國)不會在沒有烏克蘭的情況下對烏克蘭做出決定,在沒有歐洲的情況下對歐洲做出決定,在沒有北約的情況下對北約做出決定”。

對於美國的強硬態度,俄羅斯選擇硬剛下去。裏亞布科夫說,俄羅斯需要看到北約的行動,而不提供這種行動將是一個錯誤。如果談判破裂,俄羅斯將以“軍事技術”的方式作出回應。

有分析指出,俄方可能是指在歐洲重新部署中程核導彈——這是西方、尤其是“老歐洲”竭力避免的結果。

雙方仍有談判意願

2019年8月2日,美國政府正式退出《中導條約》。這是冷戰期間第一個促成美蘇兩強實際裁減核武器的條約,解除了懸在整個歐洲頭上的核威脅。

在俄羅斯超高音速導彈正式服役、美國相關武器研發明顯落後的情況下,一旦俄方重新部署中程核導彈,將大幅削弱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優勢,並對法德等國施加強大的戰略壓力。

在立陶宛進行軍演的美軍。圖源:AP

因此,盡管歐洲及烏克蘭代表仍不在場,舍曼也不得不做出緩和性表態,稱美方願意按照現已失效的《中導條約》、以及俄羅斯提出的對軍事演習的規模和範圍進行限製的建議,討論關於中程導彈的可能協議。

1987年美蘇兩國領導人在華盛頓簽署《中導條約》,減少了美蘇之間互相發動先發製人核打擊的風險。

對於舍曼的妥協,裏亞布科夫也給了台階,稱俄方認為與美國達成協議具有可能性,強調兩國需要妥協和尊重共同利益。

“總體而言,美國沒有接受俄方訴求,但是采取了比較務實靈活的姿態,雙方未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仍有取得進展的空間。” 卡內基世界和平研究院核政策項目資深研究員趙通表示。

英國外交問題觀察家稱,雖然雙方在此番會談中似乎沒有達成什麼協議,但雙方都表達了各自的擔憂,並提出了他們的要求,至少有可能在未來繼續談判。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楊一帆編輯 深海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