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為何不會爆發戰爭?5大玩家的存在,扼殺了戰爭爆發的萌芽

 自去年11月北約國家渲染“俄軍恐入侵烏克蘭”威脅後,雖已過去2個月的時間,但烏克蘭局勢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盡管俄羅斯多次向北約釋放善意,並表示可以與美國、北約和歐安組織通過對話的方式處理問題,可美國似乎沒有息事寧人的打算。

烏克蘭局勢的凶險,可通過兩個數據窺知一二。

數據一,軍隊規模大。烏克蘭防長日前稱俄羅斯在其邊境部署了11.5萬兵力,而按《華盛頓郵報》的說法戰時俄羅斯最多能動用17.5萬部隊。俄外交部反擊稱,烏克蘭在其東部地區集結了12.5萬大軍,算上北約時刻處於待命狀態的4萬快反部隊,烏克蘭局勢牽動著34萬兵力。

數據二,軍事活動頻繁。據俄羅斯副外長福明透露,相較於2020年,2021年北約從黑海方向出動偵察機710架次,增長率高達60%。而在波羅的海方向,北約軍機飛行次數為1200多架次。值得注意的是,北約對俄軍事威懾行動中,還包括將俄羅斯視為假想敵的“核打擊”演習。

龐當的軍事規模和頻繁進行的軍事威懾行為,增加了北約與俄羅斯產生衝突的可能性,戰爭仿若“一觸即發”。對此,可從烏克蘭局勢5個玩家的角度分析戰爭是否有可能爆發。

談及烏克蘭局勢,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實際上除了這3個國家外,還有兩個玩家,即歐盟和烏東部親俄武裝。

先說美國,有觀點認為,美國或許是最希望烏克蘭局勢失控的國家。因為隻有這樣,美國才能以幫烏政府抵禦俄軍攻勢的借口,出兵幹涉烏克蘭內政,並輔之以經濟製裁、輿論攻擊和外交孤立等手段打擊俄羅斯。

乍一看這麼分析有理,不過忽略了一點,美國怎能保證烏克蘭可以堅持到援軍到來的那一天。

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差距,毫不誇張的說至少隔了N個法國。一旦雙方爆發衝突,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烏克蘭必敗無疑。按照俄軍事專家先前推演所得結果,烏政府軍最多能堅持一天。

假使俄軍就此待在烏克蘭不走,俄羅斯的戰略縱深會隨之增大數百乃至上千公裏,對於北約成員波蘭、立陶宛等國來講恐怕難以忍受。

所以,對美國最有利的局麵是俄烏之間永遠保持緊張關係,卻不至於失控。這樣,美國就能通過發放軍援和培訓烏軍的形式將北約力量滲進入烏克蘭,使其實質加入北約,持續性消耗俄羅斯的力量。

然後是俄羅斯,北約國家認為俄羅斯想“入侵”烏克蘭,無非是達成兩個目標,即擴充領土和向西方展示軍力。

烏克蘭是一個主權國家,任何侵占其領土的行為皆是非法的這個道理俄羅斯比誰都清楚。況且,以俄羅斯和烏東部親俄武裝的關係,早就具備向烏領土投射軍力的條件,犯不著再冒風險對外擴張。

至於向西方秀肌肉大可不必,俄羅斯“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和“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隨便拿一樣出來,足以讓西方國家領導人徹夜難眠。

其次是烏克蘭,烏軍駐守烏東部,主要是想重新控製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這或許是最能說明烏政府希望發生戰爭的理由。

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往往很大,先別說俄羅斯是否會出兵支持烏東部武裝組織。即便其按兵不動,在沒有美國幫助的前提下,以烏軍目前的戰鬥力控製東部地區的可能性不大。

也正是因為這樣,烏克蘭才想加入北約,然後借助集團的力量幫自己達成目標。隻可惜在北約秘書長和美國總統明確表示不會出兵烏克蘭後,烏政府的美夢已化為泡影。

再者是歐盟,俄媒口中的最大輸家。美國、俄羅斯和烏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發力,是因為能從中博取利益。

站在歐盟的立場上講,多一個烏克蘭非但不會產生任何好處,反而有可能使其遭受滅頂之災。畢竟一旦烏克蘭局勢崩潰,數以萬計的難民、可能爆發的核戰爭和俄羅斯對歐能源禁運等任何一個問題都是歐盟承受不起的。

最後是烏東部武裝組織,最被忽視的玩家。每每談及烏克蘭局勢,烏東部武裝組織和空氣沒什麼區別,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事實上,烏東部武裝組織的作用不容小覷。要知道烏克蘭局勢之所以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根源在於2014年的烏東部事件和克裏米亞危機。

烏東部武裝組織主要訴求是維持現狀,烏克蘭危機一旦爆發,留給該組織的路隻有兩條,要麼徹底投靠俄羅斯,要麼被烏政府控製。如此高風險、低收益的事,該組織明顯不會去做。

雖然不少媒體一直在炒作俄烏衝突或美俄戰爭,不過從烏克蘭局勢5個玩家的利益訴求來看,維持現狀遠勝於麵臨未知的風險。所以,戰爭大概率是不會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