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國將設非洲之角特使;以色列同意反華;日科學家湧入華

新的一年開始了,中國首次外交訪問定在了東非和南亞。出訪非洲是中國自1991年延續下來的傳統,32年間從未間斷。今年中國聚焦的是東非地區,首選的是厄立特裏亞、肯尼亞、科摩羅三國。

當地時間1月6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同肯尼亞外長奧馬莫共同會見記者時應詢介紹了中方提出的“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中方願任命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務特使,就該地區頻發的衝突,與該地區國家進行深入探討,協調共同行動。

去年,埃塞俄比亞爆發了一些軍事衝突,美國的非洲之角特使來回奔波,在軍方和政府兩頭斡旋,然而埃塞俄比亞各方根本不買美國的賬,美國非洲之角特使前腳剛走,各方又打了起來。可以看到美國在別國采取的措施一向是拉一派打一派,但其結果卻是越來越嚴重。王毅說得很清楚,“從來不是中國想做什麼,而是非洲想做什麼”。

據悉,同一天,美國任命了新一任非洲之角事務特使。路透社認為“中國有意在這一熱點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又回歸到了美媒那套“影響力”理論上去。王毅指出,所謂“債務陷阱”,是美國等外部勢力創造出來的“話語陷阱”。中方願為幫助非洲國家加快疫後複蘇等貢獻自己的力量。

眼看中國的影響力將在非洲進一步得到增強,美國更加坐不住了。當地時間1月5日,美國Axios 新聞網爆料,美國政府和以色列政府就中國議題進行了低調磋商。據報道,這是拜登政府第一次和以色列政府就中國議題展開討論。

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時期曾和中國建議緊密聯係,美國對此一直相當不滿,於是就涉華投資向以色列施壓要求他們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以色列新政府積極回應了美國,稱將更多地從所謂“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待中國。

該會議上,美以雙方並未達成任何決定。一周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同以色列外長拉皮德進行了會見,雙方約定好以色列將向美國通報有關對華貿易的情況。以色列一位高級官員聲稱,在關於誰是最重要的盟友一事上,以色列不存在任何兩難之處,就是更加關注美國的關切。這已經等同於站在了美國那邊。

可是美國的處境並不會因此就變得更好。之前說過,美媒曾呼籲美國留住中國科學家,因為美國政府開展了針對華裔科學家、學者展開的“中國行動計劃”,華裔科學家對美國失去了信心,大量流失。

近幾年,無論是對中國科學家、學者也好,還是對中國普通留學生也好,美國政府都展開了毫不留情的嚴格審查和限製,中國人對海外的熱情已逐漸喪失。相反地,海外科學家們則對中國好感倍增,紛紛湧入中國。

據法國《世界報》報道,中國已經超越韓國成為日本科學家的優先目的地,僅次於美國。去年,日本國寶級科學家、東京理科大學原校長藤島昭,帶著研究團隊集體跳槽至上海理工大學。藤島昭被日本視為最有可能衝刺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他的出走令日本陷入“智慧流失”的恐慌。

然而,“跳槽”到中國的日本科學家還多得是,2012年“ 微納機器人之父”福田敏男加入北京理工大學;2019年日本腦神經科學家禦子柴克彥加入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日本人工智能專家石渕久生加入了南方科技大學;日本工程學家上田多門則被深圳大學納入麾下,還有更多……

他們有的培育了數名中國留學生,這些中國學生後來有三位成為了中科院院士,有的讓中國的微納米機器人技術領先全球,還有的指導中國學者創建了世界首個跨尺度協同生物組裝微機器人係統……

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對中國展開了數次無情打壓,但結果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事實證明,不作就不會死,像中國一樣做自己的事,才是發展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