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總理上任忙開了,能否把住“三頭犬”的韁繩

 在今後的四年內,德國的對華政策究竟是會如綠黨所願,對美國亦步亦趨,還是會像朔爾茨所言,保持默克爾時期的對華務實政策呢?

朔爾茨 圖:資料

文 | 張悠然

經過長達數月的組閣談判後,社民黨的朔爾茨接替聯盟黨的默克爾,在12月8日正式接任德國總理。新總理朔爾茨就任後位子還沒坐熱,就在12月10日進行了首次外訪。

12月1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左)在巴黎的總統府愛麗舍宮迎接來訪的德國總理朔爾茨。 圖:新華社

他當天先是在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會談,之後前往布魯塞爾會見歐盟領導人和北約秘書長,還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了通話,雙方強調了德美之間的緊密關係和跨大西洋友誼。

朔爾茨組閣,係德國三個政黨聯合執政“紅綠燈”內閣

此屆德國新政府是史無前例地由三個政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共同組閣,其中政府的各部門也由三個政黨分別掌管。德國聯邦政府共16個部門中,占主導地位的社民黨執掌以總理府為首的7個部門,聯合執政的綠黨則會掌握包括外交部的5個部門,而自民黨則會獲得包括財政部在內的4個部門。

默克爾與朔爾茨完成交接 圖:德國聯邦政府網站

雖說社民黨在執政聯盟中擁有名義上的主導地位,但這一地位可謂危如累卵——在聯邦議會共736個席位中,社民黨僅獲得206席。在法案需要過半席位支持才能通過的背景下,社民黨必須完全仰賴執政聯盟中的另外兩黨支持才能有所作為。這也意味著在一些重要議題上,社民黨必須給另外兩黨“讓利”以換取它們在一些重要議題上的支持。

在新政府這隻“三頭犬”中,最大的“刺頭”非德國綠黨莫屬。綠黨主打意識形態牌,倡導環保,鼓吹人權,政治理念完美貼合歐美的政治正確,頗受德國年輕人歡迎,但提出的政策幾乎都和政治現實背道而馳:綠黨反核電,而現實是德國的用電必須依靠法國的核電站;綠黨反對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導致天然氣價格猛漲。這也使得綠黨和主張政治務實的社民黨以及縮減政府開支的自民黨有不小的矛盾。

綠黨貝爾伯克出任德國外長,在對華態度上已經展示出強硬一麵

德國政府的內部鬥爭和中國有什麼關係?這關係還真不小。這一點從德國新政府的最近矛盾的動作中就能看出。兼任綠黨主席的新外長貝爾伯克上任伊始就宣布要采取對華強硬的政策,把“人權”而不是商業作為外交核心。結果總理朔爾茨馬上就出麵滅火,表示自己會繼續遵守默克爾時期務實的對華政策,並且強調德國新政府是一個聯合政府,自己未來將竭盡全力製衡另外兩個黨派。但朔爾茨的這番說辭多半也隻能算是甩鍋,頂多把自己和“對華強硬的標簽”撇清關係,畢竟社民黨一黨的席位實在是太少了,如果對綠黨的外交政策指指點點,國內政策的執行估計要動彈不得了。

11月22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聖誕市場外,一名工作人員檢查市民的健康通行證。受新冠疫情影響,德國柏林、法蘭克福等地的聖誕市場有的取消,有的在較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下開放。

在今後的四年內,德國的對華政策究竟是會如綠黨所願,對美國亦步亦趨,還是會像朔爾茨所言,保持默克爾時期的對華務實政策呢?現階段下斷言可能還為時過早。但無論如何,像默克爾時期那樣穩定互惠的中德關係可能一去不複返了,畢竟新政府恐怕得把政黨間的爭權奪利放在第一位了。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