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航母戰鬥群細節:中國航母艦隊,未來會向哪方麵發展?

 《軍武次位麵》作者: 我是大伊萬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軍事紀實》節目播出了一集《聚焦航母戰鬥群》專題內容。節目介紹了目前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編隊已經取得的成就,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這一年裏,我們目睹了中國海軍“遼寧”、“山東”號航母多次離港出動,在大洋上遂行演訓與戰備任務。也目睹了中國海軍新一代航空母艦從無到有,從零件狀態步步成型。那麼,明年的中國海軍航母,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期待?中國海軍航空母艦的戰鬥編隊,將呈現出怎樣的編製或編成特征?在不久的將來,將具備怎樣的實戰能力呢?

什麼是航母戰鬥編隊?

我們首先談一談航母的戰鬥編隊、戰鬥編成好了,從目前世界上航空母艦裝備規模最大,運用航母經驗最豐富,曾經使用航空母艦遂行過多次實戰任務的美國海軍而言,在最近二三十年間,美軍的航母編隊經曆了從“航母戰鬥群”(CBG)到“航母打擊群”(CSG)的編製調整,在這背後,反映出的則是美國海軍的任務演化,裝備體製和裝備妥善率的變化情況。

1987年的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甚至可以看到衣阿華級戰列艦

首先說一說“航母戰鬥群”(Carrier Battle Group)好了。1995年5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正式簽發了第3501.316號指令,為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編製表做出了非常明確的規定。根據這一指令編製而成的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包括作為其核心兵力的航空母艦、以及搭載在航空母艦上的一個艦載機聯隊(C.V.W);一個巡洋艦大隊(一般由2艘“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組成);一個驅逐艦中隊(一般由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佩裏”級護衛艦混編);一艘快速艦隊補給艦和兩艘攻擊型核潛艇(一般為2艘688I“洛杉磯”Block2核潛艇),整個戰鬥群編製表內艦艇數量高達10艘。

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

當然,冷戰時期的美軍,事實上也沿襲了航母戰鬥群這樣的編製體製。隻不過那時候美國海軍的水麵戰鬥艦艇型號大家可能都沒聽過,比如孔茨級驅逐艦和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等,因此咱們就不再贅述了。

但是,1995年版本美海軍航母戰鬥群編製表,起碼到目前為止,成為了美海軍最後一個版本的航母戰鬥群編製表。到了2003年4月,美國海軍鑒於冷戰後“海軍任務轉型”的需要,兼之以部分戰鬥艦艇妥善率、出勤率的下降。根據海軍作戰部長第3501.65D號指令,宣布取消帶有固定編製表的航母戰鬥群編製,代之以不設固定編製表、根據需要臨時編組艦艇的航母打擊群。

美日德加澳五國在菲律賓海軍舉行“年度演習2021”大規模海上軍演

相比編製表固定,編隊內常設艦艇數量一定的航母戰鬥群,航母打擊群的編製並非固定編製。沒有常設編製表,隻有兵力編成,且編成靈活性比較強。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典型的航母打擊群由“四類戰術力量”,也就是航空戰力量、水麵戰力量、水下戰力量和支援力量組成。

可以看到甲板上已經搭載了最新一代的F-35C艦載戰鬥機

以“航空戰力量”而言,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的航空戰兵力包括作為編隊核心的航空母艦,以及部署在上麵的艦載機聯隊。諸聯隊編製表相對固定,由四個戰鬥攻擊機中隊、一個電子攻擊機中隊、一個預警指揮與控製中隊、一個海上作戰中隊和一個反潛戰中隊構成,視情況編入一個運輸機分隊。

值得一提的是,美軍的艦載機聯隊的四個戰鬥攻擊機中隊,往往會編入一個海軍陸戰隊的中隊。當然該中隊的裝備和美國海軍的中隊沒有太大區別,采取這種編製的做法,沒有太大的深意,隻是美國海軍的固有傳統而已。

遠處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與近處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以“水麵戰力量”而言,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的水麵戰兵力不固定,但起碼會編入1艘“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1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這兩艘艦艇起碼能夠提供12到18個火控通道,可以兼顧單一主要威脅方向上的對空攔截作戰。其中由於“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具備防空戰役指揮功能,往往會兼顧艦隊防空戰指揮所的職能,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還有可能會兼顧水下戰協調的職能。

當然,由於航母打擊群無固定編製表,因此水麵戰力量編成具備極大的靈活性,比如在今年跟著“卡爾文森”號航母一起來亞太地區的美軍艦隊,就是一支擁有六艘“伯克”級驅逐艦、但是一艘巡洋艦也沒有的航母打擊群,其原因可能是“提康德羅加”拿不出來能用的了。

至於水下戰和支援力量,編成就更加靈活了,美軍航母打擊群一般會在編隊內編入1到2艘攻擊型核潛艇,在688和688I紛紛退役的當下,774“弗吉尼亞”級已經成為航母打擊群的新寵,但是在部分水下威脅較輕的海域,美國海軍的航母打擊群也有可能不會出動核潛艇伴隨行動。至於艦隊補給艦,那行動就更加自由了,得益於美國海軍強大的全球基地群和全球補給能力,快速艦隊補給艦在航母打擊群不需要長期作戰的情況下,對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編隊內的護航戰鬥艦艇來說,其實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航母戰鬥群與航母打擊群

那麼,分析完了美國海軍從“航母戰鬥群”到“航母打擊群”的演變,這兩種編製編成具備何種特點,為何美國海軍會舍“航母戰鬥群”而求“航母打擊群”呢?

大伊萬認為,這其中固然有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尤其是2010年之後,作為美國海軍水麵戰防空主力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艦齡偏高、出勤率下降,無法按時到位的因素;固然也有美軍冷戰後的任務從“決戰型艦隊”到“前沿存在型艦隊”轉型,航母和艦載機越來越傾向於開到海岸邊上、往對方的戰役戰術縱深扔炸彈的戰術因素。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相比編製表固定的航母戰鬥群,編成相當靈活的航母打擊群,實際上代表了海軍特混艦隊“模塊化”建設的趨向,視情況在艦隊中編入特定數量的艦艇。

畢竟,在航母戰鬥群這個編製表固定、各兵種有機結合的高級戰術兵團裏,編製越固定,就意味著這個高級戰術兵團的任務兼容性越差。實際上,“戰鬥群”這三個字(Battle Group),本身就含有極強的、單純為艦隊決戰而生的意味,一看就是為了跟蘇聯紅海軍的反航母大隊、岸基火箭航空兵死磕的存在。

而“打擊群”這三個字(Strike Group),本身則體現出了前沿存在、由海向陸攻擊的意味,一看就是視對手規模的大小、能力的高低,咱們針鋒相對地派出多少艦艇,有多重要的任務,咱們就使用多大的兵力。盡管“Strike Group”是為了由海向陸而生的,但並沒有誰規定過,它一定隻能承擔由海向陸的進攻任務。

畢竟這次氣勢洶洶跑到西太來的“卡爾文森”號,居然帶了六艘“伯克”級驅逐艦,隻要它們想,這支力量是具備極強的艦隊決戰的能力的。

中國海軍會向哪方麵發展?

那麼,對於航母艦隊建設方興未艾的中國海軍而言,未來在航母編隊的編製或編成上,在航母編隊擔負的任務上,應當選擇“航母戰鬥群”還是“航母打擊群”呢?

大伊萬認為,從早期、也就是2018年之前中國海軍航母編隊的出動規律來分析,當時的中國海軍航母編隊,還帶有非常強烈的試驗性質。比如在早期我軍甚至試驗過在航母編隊內編入兩棲船塢登陸艦、編入常規潛艇,但後來由於這兩種艦艇速度較慢,跟不上航母編隊的行動節奏,僅僅進行了初步的試驗,後來就再也沒有出現在中國海軍航母編隊中。

而從2018年、尤其是2019年“南昌”艦開始試驗性服役後,中國海軍航母編隊的編成開始逐步固定化:核心兵力包括1艘航母和艦載機部隊,水麵戰兵力則往往以1艘055大型驅逐艦為核心、輔助以2艘052C/D型驅逐艦、2艘054A型護衛艦,當然水下應當還有一艘攻擊型核潛艇存在,此外還有一艘艦隊補給艦隨行;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海軍似乎還在有意變更航母編隊的編成,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減少1艘驅逐艦,或者減少1艘護衛艦,但是暫不清楚這是一種簡編的編製,還是類似於航母打擊群的戰鬥編成。

總之,大伊萬認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美式的由航空戰兵力、水麵戰兵力、水下戰兵力和支援兵力組成的航母打擊群編製,比較適合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比較適合中國海軍未來的任務要求。在某些作戰態勢下,適合航母編隊編成大型打擊群承擔艦隊決戰任務;而在某些情況下,又適合航母編隊編成小型打擊群,承擔前沿存在甚至戰略威懾類任務。這種航母編隊的編成方式,模塊化的兵力組合模式,大概率將成為中國海軍在未來,尤其是新一代航母入役後,達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