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總理繼承默克爾“衣缽”,延續對華務實政策,準外長卻唱反調

 在12月8日,奧拉夫·朔爾茨成功當選新一任德國總理,並在當天宣誓就職,這也將徹底意味著,默克爾時代的結束。德國作為歐盟中的領頭羊,對華態度將對歐盟整體起到不小的影響。在這之前,德國準外長揚言要對華更加強硬,加劇了兩國關係的緊張,不過朔爾茨卻表示,將繼承默克爾的“衣缽”,延續對華務實政策。

據德媒報道,朔爾茨在德國聯邦議院進行投票之前,就曾向中國發出了信息,表明了在對華問題上的立場。一名了解詳情的官員透露,這一信息是朔爾茨拜托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代為轉達,也得到了柏林外交界人士的證實。而且,早在今年10月,朔爾茨在談及中歐投資協定時也持支持態度,所以,從整體來看,在朔爾茨的領導下,德國對華政策不會向美國太過於靠攏。

有數據顯示,在2020年期間,中德兩國的貿易同比增長3%,高達2121億歐元。要知道,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全球多國經濟遭受衝擊,而中德貿易增長多虧了中國。而且,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在2020年,中國從德國進口了價值959億歐元的商品。雖然美國仍然是德國第一出口國,但中美兩國之間的差距正在越來越小。不少德國業內人士相信,過不了多久,中國就會取代美國成為德國的第一出口國,因此,中德兩國的關係將對德國企業未來的生存起到重要影響。

默克爾本人也非常擔心下任政府在對華態度上的轉變,業內人士就透露,在9月德國大選結束後,默克爾還親自和朔爾茨討論了有關中國話題。其實,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政界到底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向發展一直是各界關注的重點,在這之前,德國新政府的聯盟協議中12次提到中國,就說明了德國對中國的重視,但這也釋放了一個不友善的信號。不過,在協議中提到的對華政策關鍵詞,默克爾時期也有所提到。

再加上,雖然新政府是由三黨組成,但仍然會成為默克爾時期的延續,關鍵的是主導德國政府的將是較為務實的朔爾茨,還是主張對華強硬的新外長貝爾伯克。

就在本月初,即將上任的準外長貝爾伯克曾在接受采訪時怒批默克爾政府的對華政策路線。她先是提到,在解決全球問題上德國必須和中國合作,但在其他領域,中德兩國是競爭對手,尤其是在外來的技術領先地位方麵。

在人權問題上,貝爾伯克也強調,德國是歐洲民主國家也是跨大西洋民主聯盟中的一份子,所以將會和中國進行係統性的競爭,並團結民主夥伴,捍衛德國的價值觀和利益。貝爾伯克認為,在台灣問題、涉港問題和涉疆問題上,德國不應該保持沉默,她將追求對話和強硬相結合的價值導向外交。而且,貝爾伯克認為,默克爾政府在中國“人權問題”上的沉默是一種軟弱,歐洲不應該小看自己,尤其是在經濟上。甚至可以通過利用共同市場,為自己贏取更多的籌碼。

此外,貝爾伯克更傾向於在對華政策上迎合歐盟的大部分成員國,她較為抵觸默克爾在對華問題上與其他歐盟國家不合群的樣子。從貝爾伯克當下的舉動來看,她上台之後可能會增加對中國的批評,而且中德兩國關係可能會麵臨不小的挑戰。

不少德國政界、商界人士擔心,貝爾伯克可能會熱衷於跟隨美國,甚至是效仿和中國發起貿易戰。很顯然貝爾伯克在外交領域缺乏經驗,而且她的無知將會給德國帶來極大的損失。雖然朔爾茨能夠用務實的對華政策處理中德關係,但在貝爾伯克的影響下,德國新政府不可避免地要對中國多一些批評,可合作仍然是兩國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