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半大使職位空缺,哈佛教授對美國外交政策失望,稱很羨慕中國

 駐外大使,是兩個具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向對方派遣的最高層級的外交代表,對於保護在海外活動公民的正當權益和處理雙方之間的種種矛盾有著重大意義。也正是因為這樣,各國對任命大使一事十分重視,很少會有空缺的現象。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擁有近70個盟友的美國,其大使職位竟然有一半空缺。美國教授不禁感歎“相較於中國的外交成就,美國的外交表現讓人不敢恭維”。

近日,擁有豐富外交經驗的尼古拉斯·伯恩斯通過美參議院的投票,將正式出任美國駐華大使。

中美大使一直牽扯著兩國關係的發展,自2020年10月布蘭斯塔德卸任駐華大使後,中美之間在台海局勢、南海主權、經貿合作等問題上摩擦不斷,缺少有效溝通。對此,中國率先釋放善意,於今年7月派遣秦剛出任駐美大使,而美國則延遲了幾個月。

事實上,美國總統拜登早在今年8月就提名伯恩斯為駐華大使,但是到美國參議院同意任命,期間足足拖了4個月,外界對拜登政府的工作效益充滿了質疑。

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近日發表的一篇名為“別再玩美國大使遊戲”的文章中解釋道,伯恩斯的任命之所以久拖不決,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兩個參議員濫用權力,故意延遲參議院對伯恩斯的投票。

雖然駐華大使的事最後還是解決了,但艾利森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症結在於美國政府的外交表現“很糟糕”。

據統計,2017年到2020年這幾年間,美國國務院有25%的外交官離職,其中6成是擁有豐富外交經驗的職業大使。由此產生了一個問題,即美國約200個大使職位中,至今還有93個沒有人選,包括韓國、英國、沙特等盟友在內。相較之下,中國在外交上的表現讓艾利森非常羨慕。

2019年中國一舉超過美國,建立了全球最為龐大的外交網絡,共有276個駐外機構,同期的美國隻有273個。

此外,與美國經常操作政治拒派外交官不同,中國每一個駐外機構都安排了合適人選。而在駐外大使問題上,艾利森表示中國沒有一個大使職位出現空缺,並將這種現象視為中國的“外交崛起”。

艾利森認為,美國外交風向的轉變發生在2001年“9·11事件”之後。當時美國政府為防止駐外人員遭受恐怖襲擊,開始減少外交人員的作用。另外,由於美國將戰爭視為消滅恐怖分子的主要手段,外交對話作用降低,美國駐外人員也隨之大幅度縮減。

後來,美國國內也有人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提議填補駐外人員空缺。偏偏這個時候中國迅速崛起,缺乏自信的美國外交政策愈發保守,經常以召回本國外交人員或驅逐他國外交官的方式打壓對手。

一來二去,美國就出現了大量外交職位空缺的情況。除了肯定中國的外交表現外,艾利森還讚揚了中國其他方麵的貢獻。

首先,中國及時繳納聯合國會費。今年5月,中國全額繳納了3.36億美元的聯合國會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一片好評。與此同時,美國則拖欠了10億美元左右的會費,占聯合國總拖欠費用的比例超過70%。

不僅如此,美國還被多次曝出拖欠聯合國維和費用和世衛組織調查費用。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長期欠賬的行為對其國家信譽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有人喊出取消美國在聯合國的投票權。

其次,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據國防部今年10月底公布的數據,中國目前有2200名官兵在海外遂行維和任務,過去30多年以來累計人數已達5萬人次,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貢獻。

反觀美國,在維和問題上不出力也就罷了,反倒頻繁發動對外戰爭,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由此,美國也得了一個世界和平“毒瘤”的稱號。

最後,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上升。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贏家,憑借先進科學技術、雄厚資金和企業完善管理經驗,過去幾十年美國吃了不少紅利。

如今,美國為了讓製造業回流,不惜發動貿易戰。中國則不一樣,我國在肯定內需的同時,也沒忘記與他國合作的重要性。

截止到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202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為30%。而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一周前的估算結果顯示,最晚2033年中國名義GDP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這一切都在彰顯著中國蓬勃發展的力量。

外交是一國內政的體現,美國約一半的大使職位出現空缺,說明美國國內政治生態不好,也透射出美國逐年衰落的跡象。相反,中國270多個駐外機構皆配備一定人員,表明中國政府在處理對外問題時井然有序,也展現出中國愈發自信、複興步伐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