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發生3件事:韓國政壇“地震”;俄向美歐亮劍

 樹欲靜而風不止!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永恒不變的就是變化;那麼對當前國際局勢而言,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混亂和動蕩了。

12月17日這天,中國周邊發生了3件值得關注的大事,與日韓俄三國密切相關。

第一件,悲劇再次發生!日本大樓發生火災,27人失去生命體征。

17日上午,位於日本大阪市北區繁華街道的一座大樓突然發生火災,導致28人受傷,其中27人已失去生命體征,另外一人為中度受傷。

目前,火災已被消防人員撲滅,而受傷的28人中已有3人不治身亡,其餘人正在搶救。

但根據日媒透露,大部分傷者並非燒傷,而是一氧化碳中毒,因此死亡人數後續可能還會增加。

此外,大阪警方據現場情況初步判斷,可能與人為縱火有關,目前正緊急調查事故原因。

據悉,這棟大樓總共高8層,發生火災的是4層,此地是一家診所,當時有20多人在其中。

並且,該大樓不僅位於繁華鬧市區,周圍高樓林立、人來人往,還十分靠近車站,一旦大樓因火災發生坍塌,或者點燃危險品、引發爆炸,將造成更為嚴峻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此外,這場火災的發生,讓人不由聯想到2019年的日本京都動畫縱火案。

當時,一名40歲、名叫青葉真司的日本男子,在該工作室內點燃了汽油並引發爆炸,最終導致3層大樓被完全燒毀,造成36人遇難,35人受傷,引發了日本各界與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如今,2年時間過去了,遇難者家屬還沒從失去親人的傷痛中走出來,而傷者才準備開啟新生活,又一場帶有“人為、蓄意”的火災,就這樣發生在日本街頭,無疑是在日本尚未愈合的傷口處撒鹽。

麵對這起突如其來的悲劇,日本政府至少有3件大事要做。

1,抓緊時間救治傷者,將事故傷亡降到最低。

目前,已有27名傷者失去的生命體征且有3人遇難,若搶救行動不及時,將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屆時,日本政府將麵臨更大壓力,以及民眾的問責。

因此,在尚有“一線機會”之際,日本政府確實得抓緊時間了。

2,查明真相,給遇難者家屬、傷者以及日本國民一個交代。

一方麵,此次火災影響範圍廣,造成的人員傷亡人數也多,已經屬於重大事故範疇了;另一方麵,該火災明顯與人為縱火有關,不論是對遇難者及其家屬,還是對傷者或廣大民眾,都需要給出一個合理的交代。

3,如何撫平悲劇發生後的社會動蕩,將是日本政府的首要任務。

原本,京都動畫縱火案已經令日本民眾心有餘悸了,如今又一起重大火災發生,將令日本民眾變得更加人心惶惶。

長此以往,一股濃鬱的恐慌情緒將在日本社會蔓延,民眾人人自危,日本政府也將迎來真正的大麻煩。

總之,悲劇已然發生,眼下,如何將傷亡、損失與影響控製到最小才是重中之重。接下來,且看岸田政府如何應對吧。

第二件事,韓國政壇風雲再起!韓國大選剛開幕,2名總統候選人便雙雙道歉。

明年5月,文在寅的總統任期就將結束。眼下,新一輪大選已然在韓國拉開序幕。

盡管,如今報名參選的人數有4人,但外界都心知肚明,下一任總統將從韓國執政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最大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尹錫悅之中決出。

然而,正當外界還在猜測誰能獲勝之際,2人雙雙道歉的消息傳來了。

17日,李在明之子曾參與網絡賭博的消息被媒體曝出,並公布了相關證據。

對此,李在明當天火速道歉,稱自己“教子無方”,其子也正在深刻反省自身行為,並感到痛苦,承諾以後不會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

幾乎同時,尹錫悅這頭也出狀況了。

17日,韓國KBS電視台爆料,尹錫悅妻子金建熙在求職時存在履曆造假情況。

例如,金建熙捏造自己曾於2002年,擔任韓國遊戲產業協會策劃組理事,但該協會成立時間是在2004年;

又例如,金建熙稱自己曾在2004年的首爾國際漫畫動畫節上榮獲大獎,但結果獲獎者並不是她。

尹錫悅

眼看“鐵證如山”,尹錫悅也選擇了公開道歉,稱從國民的眼光和期待來看,出現任何不足之處,都該“心存愧疚”。

盡管,乍一看,這兩件事似乎都不算大事。但如果2人中任意一人成為總統,此事都將成為韓國朝野關注的焦點、引發政局動蕩。

對此,怎麼看?

第1,隨著韓國大選拉開序幕,韓國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新一輪較量,也開始上演了。

一方麵,李在明作為執政黨總統候選人,一度被外界視為文在寅的“接班人”,頗受外界期待。

至於尹錫悅,則是目前民調呼聲最高的總統候選人。並且,尹錫悅原先還是文在寅的“親信”之一,由於文在寅政府開始推動司法改革、引發“法檢之爭”,這才令尹錫悅主動辭職,並加入到了韓國最大在野黨。

李在明

如今,實力相差無幾的兩人,卻雙雙被曝出醜聞,這顯然不是巧合,極有可能是兩大陣營在互相挖對方的“黑料”,旨在對對方選情構成影響。

很顯然,從尹錫悅和李在明雙雙道歉的情況來看,這一次兩派陣營都成功“挖到”了,屬於勢均力敵。

而這,或許隻是開始,更多、更激烈的較量,還在後頭。

第2,韓國執政黨與在野黨較量背後,其實也是文在寅政府與財閥、反對派勢力的爭鬥。

畢竟,韓國政壇素來動蕩不斷,背地裏的“小動作”更是數不勝數。再加上文在寅任期將盡,財閥與反對派勢力行事也將更加肆無忌憚。

可以預見,新一輪的政壇風雲已經在韓國上演了,接下來,且看文在寅如何出招吧。

最後,再來說說俄軍進入“戰鬥狀態”的事。

17日,俄戰略火箭軍司令卡拉卡耶夫宣布,俄首個最新式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團將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進入戰鬥執勤,同時指出,“薩爾馬特”導彈將取代俄戰略火箭軍目前列裝的“撒旦”導彈。

請注意:

一,“薩爾馬特”是俄羅斯最新研製的洲際戰略彈道導彈,射程超過10000公裏,可攜帶10枚7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者2000萬噸級單彈頭,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

二,俄軍這回要部署的不是一枚導彈,而是一整個導彈團,並且從部署開始就會進入“戰鬥執勤”狀態,稍有不測或意外發生,立刻就能升空。

三,該導彈團部署的地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是俄第二大行政區,位於俄中部地區,最北處也是亞洲大陸最北點,與北極遙遙相望,同時也與歐洲距離較近。

再加上,射程可達10000公裏的“薩爾馬特”導彈,這幾乎是對歐洲和北約最大的戰略威懾,而且還是核威懾。

很顯然,在美歐等國不斷向俄施壓,北約又蠢蠢欲動的當下,普京深知,一拳打得開,才能免得百拳來,唯有亮出錚錚鐵拳,才能讓這些心懷不軌的西方國家望而卻步。

別忘了,普京曾言,外交上抗議一千次、一萬次,有時也比不上轟炸機翅膀煽動一次來得有用。

更別忘了,普京還曾說過,要是俄羅斯都沒有了,那還要這個世界幹什麼?

不得不說,遇上態度強勢、手腕強硬的俄羅斯,美歐算是踢到鐵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