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政治幹部為什麼能夠凝聚軍心,深得人心?

 麵對敵人猛烈的炮火,誌願軍戰士英勇頑強、舍生忘死、浴血奮戰,堅守近30個小時,先後5次整編部隊,打退美軍多個波次進攻,直到接防部隊到達,始終沒有讓敵人前進半步。

這是電視劇《功勳》展示的抗美援朝戰爭中346.6高地上出現的戰鬥場景。

當時在開城的談判桌上,美方代表狂妄叫囂,因其握有製海權、製空權,所以在劃分軍事分界線時,必須在陸地上得到“補償”——“要求你們從現有控製線分別向後撤退30至60公裏”。這一霸道無理要求被我方拒絕後,美方代表惱羞成怒,撂下狠話:“那就讓機關槍和大炮發言吧!”

在這樣的背景下,346.6高地之戰打響。以幾倍兵力進攻,用飛機和大炮瘋狂“辯論”,卻最終受到重創無功而返的美軍怎麼也不會想到,帶領部隊頑強阻擊他們的竟是我軍的一名政治幹部。

要知道346.6高地阻擊戰是一場敵我雙方力量極其懸殊的戰鬥。李延年所在的連隊麵對的是美軍的精銳部隊——騎兵第1師。這支美軍老牌部隊,裝備極其精良,且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如何在武器裝備明顯劣勢的情況下,凝聚軍心人心,進而產生強大的戰鬥力對抗敵人?或許我們能從這名政治幹部身上找到答案。

身為連隊指導員,李延年思想政治工作絕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則,愛兵如子。他設身處地地替每一個戰士著想,將共產黨人最優秀的品質,如平等、尊重等潛移默化地移植到戰士們的腦海中,融進靈魂裏。

上級要對“解放戰士”進行思想審查,盡管李延年心裏清楚這些戰士絕對可靠,但軍令如山,必須執行。怎樣才能證明這些“解放戰士”的忠誠?李延年選擇兵行險招。深夜,他拿自己當誘餌,帶著要被審查的幾個戰士,假裝投敵,以引誘蠱惑人心的國民黨軍官。最終憑借鬥智鬥勇,他用“鋤奸行動”洗刷了戰士的清白,同時凝聚了軍心。

當連長被抽調到營部後,李延年將指導員和連長的職責一肩挑,同樣展現了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的軍事指揮能力。

戰爭的本質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越是敵軍在兵力火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越是要通過保存部隊的有生戰鬥力量消滅敵人。這一點在李延年指揮的346.6高地爭奪戰中體現得極其明顯。

在這場粉碎美軍“秋季攻勢”的作戰中,7連奉命突破敵人炮火封鎖,前往支援8連、9連。為盡可能減少部隊運動中的傷亡,李延年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去前沿調研,總結出美軍“1分鍾炮火,3分鍾間歇”的封鎖規律,從而指揮7連戰士們以分段躍進的辦法,未傷一人通過了炮火封鎖地段。可以說,戰士們安全渡過的每一步,都是李延年以生命為賭注換來的。每一次叮囑,都是他對每位戰士生命負責的表現。

戰鬥進行到白熱化階段,當美軍一番狂轟濫炸後,誌願軍戰士從掩體中爬出準備反擊時,卻意外發現槍管被塵土堵上了。眼看敵人就要衝上來,關鍵時刻李延年現場示範,指揮戰士:“用手榴彈、炸藥包和擲彈筒打!”他先用擲彈筒打了一顆手榴彈,接著又打了一顆六〇炮炮彈。手榴彈和炮彈都在敵群中爆炸,戰士們紛紛效仿,美軍的第一波進攻就這樣被手榴彈和擲彈筒打退了。

經過美軍幾個波次進攻,李延年所在的營連續血戰、傷亡極大,全營的幹部幾乎傷亡殆盡,4個連隊的剩餘人員處在各自為戰的狀態中,幾乎陷入絕境。危急關頭,李延年挺身而出,冒著炮火通過交通壕奔走各個陣地,硬是把原本已經一盤散沙不足1個連的人員,重新編組動員,再次迸發出巨大的戰鬥力,連續把攻上來的美軍硬給打了下去……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李延年的帶領、指揮和影響下,臨陣退縮的“逃兵”上了戰場英勇殺敵,不被信任的“解放戰士”舍身炸掉了敵人的坦克,被分散包圍的“散兵遊勇”多次重組凝聚成新的戰鬥集體……

戰爭不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精神的比拚。麵對美軍強大的裝備碾壓和火力覆蓋,346.6高地上的誌願軍戰士之所以打不垮、打不散、打不倒,正是因為李延年以身作則、立身為旗,遇到困難搶在先、麵臨危險衝在前、置生死於度外,與戰士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用一種特殊的精神力量把官兵凝聚在一起,最終依靠壓倒一切的“氣”戰勝了敵人鋪天蓋地的“鋼”。也正是有許多像李延年這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幹部的率先垂範,才鍛造出了有血性、有戰鬥力、無往不勝的人民軍隊。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革命戰爭年代,喊一聲“跟我上”和吼一聲“給我上”,可謂是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無論是井岡山鬥爭、紅軍長征還是解放戰爭,我們的軍隊幹部都是衝鋒在前,以身作則。而反觀國民黨軍官則往往站在後麵,空喊口號,言而不行。人心向背,勝負立判。

被譽為“政工元帥”的羅榮桓曾多次強調幹部的帶頭作用,他說:“現在做政治工作不是靠上課,講大道理,更不是靠哄靠騙,而是要靠支部的堡壘作用,靠幹部以身作則,靠宣傳鼓動。”“首先要靠黨員、幹部來忍受,再把群眾帶動起來,不能叫人家吃苦,自己倒坐在馬背上。”

羅榮桓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戰鬥中,羅榮桓衝鋒在前,處處發揮模範作用;生活中,羅榮桓吃苦在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1935年8月進入雪山草地後,寒冷饑餓困擾著紅軍戰士。羅榮桓把戰士們就地為他搭建的草窩讓給了傷病員過夜,把難得的一碗野菜湯留給掉隊的病號吃。羅榮桓的率先垂範,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從井岡山鬥爭至長征勝利,部隊越戰越勇。毛主席對羅榮桓讚賞有加,稱其一向對己嚴,待人寬。“做政治工作,就需要這樣的幹部。”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政治工作始終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而作為政治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技術過硬是開展政治工作的“通行證”。隻有具備“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講、上戰場能打”的素質,才能為廣大官兵立起標杆。最近,《解放軍報》宣傳的幾位政治幹部可謂是樹立了樣板。火箭軍某導彈旅政委李保國始終把打仗作為全力以赴的主業,走上導彈旅政委崗位後,帶頭學習最難的控製專業,很快掌握了某新型戰略導彈的操作要領,在實裝操作中做到零差錯。陸軍某特戰旅原政委武仲良平時指導訓練,都會到一線為戰士作示範,每天2小時的體能訓練雷打不動……這樣的政治幹部當然受到大家愛戴,廣大官兵稱他們為“硬核政委”。

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反觀如今某些政治幹部,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當麵一套、背後一套,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隻知道要求別人,不知道要求自己;讓別人擔當作為,自己卻拈輕怕重;讓別人廉潔自律,自己卻以權謀私;讓別人艱苦奮鬥,自己卻奢侈腐化。這樣的政治幹部,說得再好,也顯得空洞;喊得再響,也感到蒼白;裝得再像,也覺得虛偽。這樣不負責任的行為,不僅會敗壞政治幹部形象,損害政治工作威信,更會不得人心,影響戰鬥力的生成。

什麼樣的政治幹部能夠深得人心,能夠凝聚人心?李延年可謂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新時代,我們呼喚更多“李延年”式的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勇於擔當的政治幹部。這樣的好幹部值得鼓與呼!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

作者:李約鈴

編輯:生生

編審:王元元 楊宸琇

主編:朱西迪

監製:呂錫成 孫利 譚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