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明沒有“稱王稱霸”的基因,西方為何“打死也不信”?

 

一個大國的崛起,一靠自己的努力,二靠外部環境,說白了,就是內因和外因的聯合作用。中國想要崛起,除了“打鐵還需自身硬”之外,也需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盡可能地減少阻力。

據《人民日報》10月9日的報道,中國領導人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表示,“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發展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都能擁有幸福安寧的生活。”這番表態,無疑是對日益白熱化的中美對抗的回應。自9月份以來,中美之間博弈突然變得異常凶險,種種跡象顯示,軍事攤牌或許就在眼前,擦槍走火隨時可能發生。

9月14日,在美國的默許支持下,日本舉行10萬人軍演,矛頭直指釣魚島和台灣;9月15日,拜登宣布建立美英澳反華軍事集團,並承諾為澳大利亞打造8艘核潛艇;10月5日,美國糾集6國17艘軍艦(含美日英4艘航母)開進中國南海,進行長期軍事演習。幾乎與此同時,據參考消息網的報道,解放軍56架軍機(含34架殲-16、12架轟-6)出現在東沙群島附近空域,路透社報道稱,中國軍機或在模擬攻擊美國航母。

10月7日,《華爾街日報》透露,華盛頓已向台灣派遣“20多名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環球時報》評論稱,“美軍的透風隻會加快觸發台海戰爭”。10月8日,一艘美軍最先進的“海狼”級核潛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體”,外界分析,不排除中美核潛艇當時在進行“危險遊戲”的可能性。正是在緊張的“軍事攤牌”前夕,中國領導人再次重申,中國的複興是“無害”的,中國不謀求霸權,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稱王稱霸的基因”。

那麼中國領導人的苦口婆心,能夠讓美國和西方世界“收起屠刀”嗎?很遺憾,答案是不能,原因很簡單,西方打死也不會相信中國不會稱霸。一方麵,西方從不相信什麼承諾,或者說,他們根本不在乎中國說什麼,承諾什麼,他們隻相信實力。1905年末,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詢問政府,為什麼英國要針對德國,畢竟德皇威廉二世是愛德華的侄子,並且英國一度視德國為“重要的潛在盟友”。

為解答英王的疑問,英國外交部德國問題專家艾爾·克勞花費一年時間,完成了著名的《克勞備忘錄》,他表示,盡管德國強烈否認任何陰謀,但不能排除德國的最終目標就是“瓦解並取代大英帝國”,隻要德國還尋求建立“普遍的政治霸權和海上優勢”,它就有可能“最終威脅到英國的生存”。因此,勞爾得出著名的結論,“意圖並不重要,實力才是關鍵”,因此無論德國是否想取代英國,“英國都別無選擇”,隻能勇敢迎接挑戰。

△中國說再多,也沒有用

對於中國,西方也是一樣,不管中國說什麼,承諾什麼,西方特別是美國,壓根都不會相信,也不敢相信,他們隻重視一點,那就是中國是否具備挑戰自己霸權和統治秩序的實力。正如德國《焦點》周刊9月份所指出的是,在西方世界看來,相對貧窮和落後的中國,才符合自己的基本安全要求,一旦它和美國一樣強大,或者比美國還要強大,在美國必勝主義者看來,“這是不可原諒的罪過”,中國說什麼都是白搭。

另一方麵,即便中國主觀上不稱霸,但中國的複興,已經不可避免地動搖了美國的霸權。顯而易見的,在中國複興之前,美國在亞太地區“說一不二”,但中國複興之後,據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2020年亞洲權力指數顯示,“美國領先中國10%的優勢已經減半”,換言之,至少在亞太地區,中國已經開始取代美國,更多的國家轉而追隨中國。這還不算隨著中國複興,很多國家開始拋售美元儲備人民幣。

因此,即便中國不想稱霸,中華民族“沒有稱王稱霸的基因”,但美國不會相信,西方不會相信,更何況,中國的發展,必然與美國形成“此長彼消”的態勢。美國國務院對此看得非常清楚,舍曼副國務卿就明確表示,美國“已做好了與中國激烈競爭的準備”,所以對抗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說“難免一戰”,真的要拋棄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