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央企組建到民營湧現,中國商業航天布局加速

 【文/觀察者網 周毅,編輯/周遠方】由衛星代替地麵基站構造寬帶網絡,不受地形限製,衛星互聯網日益因其各項優勢受到追捧。按照軌道高度劃分,衛星星座主要分為低軌、中軌和高軌三類。其中低地球軌道(LEO)衛星具有低時延、鏈路損耗小、發射靈活、覆蓋範圍廣、應用場景豐富、成本低等特點,最適合發展衛星互聯網業務。

在全球範圍內,衛星互聯網和低軌衛星已經世界各國爭奪的“太空陣地”,低軌衛星的部署數量也迎來爆發式增長。麵對衛星互聯網這樣的戰略高地爭奪,中國目前稍微落後。但有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民營企業,又有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星網集團”)這樣的國家隊入場,中國商業航天已然來到新階段。

低軌衛星和5G專網的融合將為極地科考和深海遠海等活動提供保障央視新聞截圖

“百花齊放是中國商業航天的現狀”,天儀研究院創始人兼CEO楊峰對觀察者網表示,這與西方Space X一家獨大的局麵是完全不同的。

在中國,有專注於火箭的公司、有專注於衛星的公司,還有測控公司等等,數量並不少,大家賽道不同,切入的方式也不同,彼此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大家形成一股合力,“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在良性競爭中實現合作和發展。

美國憑“星鏈”領先;中國有成績,但也需追趕

據美國消費者與商業頻道(CNBC)20日援引摩根士丹利調查,目前過半的機構投資者和行業專家對馬斯克的商業航空公司Space X更有興趣。在受訪者看來,相較於特斯拉,Space X更有可能將馬斯克推上“億萬富翁”的寶座。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亞當·喬納斯 (Adam Jonas) 指出, 這背後是Space X在通信、運輸、地球觀測和其他空間相關領域的表現和應用前景受到關注。

Space X估值的飆升,與其太空高速互聯網計劃“星鏈 ”(Starlink)的轟動是分不開的。根據Space X的計劃,“星鏈”將組成一個由上萬顆衛星組成的互聯網網絡,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其延遲類似於地麵光纖和5G。按照計劃,Space X在2019年至2024年間,將為之部署約1.2萬顆衛星,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星鏈”搭建的衛星互聯網,已然成為馬斯克乃至於美國逐夢太空的一張底牌。

“Space X有望變得比特斯拉更有價值” 圖源CNBC

需要說明的是,在近地軌道部署衛星,背後有著極其深遠的戰略意義。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李強、顧芳、韓誌軍在一份研究論文中指出,有預測認為,到2029年,地球近地軌道將部署約57000顆低軌衛星,軌道資源將所剩無幾。搶占空間軌道和頻段資源,是目前的緊急任務,戰略意義重大

作為無線電通信的中繼站,通信衛星是衛星通信係統中的關鍵部分。2020年發布的《“新基建”之全球衛星互聯網產業區域發展分析白皮書》指出,截至2020年1季度,全球在軌衛星數量為2666顆,增長率為14%。其中,通信衛星占比最高,達45.3%,其次才是遙感衛星(33.2%)。

然而遺憾的是,在通信衛星數量上,中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據憂思科學家聯盟統計:截至2020年8月份,全球在軌通信衛星1378顆,其中美國(840顆)、英國(114顆)和俄羅斯(87顆)是國外通信衛星領域的前三強,中國通信衛星數量僅為52顆。

但是,巨大的差距同樣也意味著廣闊的發展前景。2019年中國共發射衛星54顆,其中通信衛星12顆,占比為22.2%,比例正在快速提升。在綜合成本不斷下降、火箭發射能力提升、係統應用不斷成熟的背景下,中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市場空間有望迎來增速發展。

中國商業航天公司天儀研究院CEO楊峰認為,中國商業航天起步雖晚,但是同比於美國商業航天的起步階段,我們現在好很多。“相對於美國2000年之後這一波浪潮來說,這幾年我們取得的成績是比美國的成績要出色的。”

據該公司官網介紹,天儀研究院是一家新型的科研機構,專注於研製麵向商業市場的航天係統與載荷,通過微小衛星為客戶提供快速響應、高功能的在軌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解決方案,並提供高可靠的在軌支持和保障。

中國的後發優勢不在於美國Space X把商業模式跑通了,咱們做一個本土化複製一下就行,楊峰表示,而是說我們可以汲取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同時無需反複向市場和社會各界說明:民營企業也可以做航天,也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並對民眾和國家帶來增益。“我們隻需要證明,我們能把事情做到跟別人一樣好。”

衛星在軌模擬圖 圖源天儀研究院

“航天本來就是一個長線的、高門檻的生意”,楊峰認為,中國商業航天的痛點其實在於投入和回報之間的關係。資本是追求回報尤其是短期回報的,但是短期的回報能力,需要長期的耕耘才能產生。其實Space X在早期並不比我們容易多少,這個行業就是需要不停地克服困難,咬牙堅持。“加油幹,沒有別的辦法。”不過在現在的中國,大家可以通過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尋找技術、資源和客戶,形成一個行業的爆發點,讓更多人相信:這個事,我們能成。團結才能解決問題。

楊峰提醒,中國和國外的現有差距,有技術層麵的、有資本層麵的,也有(發展)時間層麵的。但商業化問題不容忽視。什麼樣的需求是最商業化的?覆蓋用戶量最多、成本最低、讓更多的人買得起。在航天領域,“國家隊”做的是攻堅,啃硬骨頭;企業要追求的是普惠:與“國家隊”打好配合,形成互補,甚至走出國門,取得國際客戶的認可。結合到天儀在商業衛星圈子裏獲得的認同,楊峰表示,作為從業者,一家民營公司能夠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做出自己的貢獻,由衷地讓人自豪。

央企民企兩開花,國家隊喜迎重磅成員

在低軌衛星互聯網問題上,其實此前國內已經形成了多家央企和民企各自探索的發展格局,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為主的兩大央企集團就分別提出了發展低軌衛星互聯網計劃,並發射了試驗衛星;吉利集團成為國內首家民營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企業;今年7月,銀河航天實現了國內首次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山區實地應用測試……

在逐夢太空的過程中,中國隊今年又添一員“新丁”。

4月,星網集團在河北雄安揭牌,成為我國第97家央企。

政府網站截圖

需要說明的是,衛星互聯網需要的不僅僅是衛星製造和發射能力,更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協調頻率和軌道資源。衛星互聯網的布局速度,是中國航天產業的戰略性機遇,刻不容緩;同時也是中國打造自主全球寬帶、自主物聯網、自主工業互聯網等一係列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在如此龐大複雜且意義重大的事業上麵,“國家隊”星網集團的入局,無疑為我國的衛星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鮮活的中堅力量。

公開資料顯示,星網集團目前已接連成立了中國星網網絡係統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星網共享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星網網絡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星網網絡應用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今年6月,星網集團和重慶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將在衛星互聯網應用、研究、運營、數據等方麵深化合作,共建衛星互聯網產業體係,大力發展“衛星互聯網+”新業態。

“星網集團的出現是正當其時的”,楊峰表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就在於能將“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高度結合起來,將大家的優勢有效結合起來。星網集團就是國家統籌資源、提高效率、減少浪費的一個體現。

楊峰提到,Space X雖然現在看起來還不錯,但是要承認,目前並不能說是“完全成功”。事實上,國外企業失敗的案例並不少,至今馬斯克(Space X)和貝索斯(藍色起源)的競爭和內耗也很嚴重。但在中國,央企、民企、高校甚至包括政府在內的這種多方通力合作,讓我們對中國商業航天充滿信心集中力量辦大事。

天儀研究院聯合中國電科38所等研製的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獲得在軌圖像(局部)

政策利好加速布局,中國駛入快車道

據新華社10月19日消息,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天地一體”的“信息基建”,又一次引發人們關注。

其實早在5年前,《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就已經提到:未來五年,我國將提升衛星係統水平和基礎產品能力,構建形成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大係統,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基本建成空間基礎設施體係,形成連續穩定的業務服務能力,促進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白皮書同時明確,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等航天活動,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政府網站截圖

2014年11月,《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製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商業航天,拉開了本土商業航天的序幕。隨後,《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關於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範有序發展的通知》等一係列頂層政策的出台進一步為商業航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則首次將“航天航空事業”納入了“新基建”範疇……

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政策利好對行業的提振效應是明顯的。以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情況為例,該產值從2004年的66億元,提升到2014年的1343億元,增幅近1935%;在2019年和2020年,總體產值又分別達到3450億元和4033億元,關聯產業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2004-2019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 圖源萬得

回到衛星網絡產業上。就北京地區來看,今年1月發布的《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幹措施》提出,在產業發展和創新方向方麵,要推進衛星網絡全產業鏈發展。從企業方麵來看,國內從事衛星網絡產業的單位約200家,北京市約有90家,涉及火箭、衛星、測控、地麵終端、運營服務各產業環節。除了星網集團這樣的國家隊成員,還有星河動力、藍箭航天、宇航智科和華鎂鈦等多家企業在此聚集。“南箭北星”衛星網絡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航天明星:在美國是一家企業,在中國是一種生態

產業的蓬勃發展,背後是業界積極的探索和嚐試。

以高精度定位為例。圍繞北鬥係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2014年啟動了國家北鬥地基增強係統的研製建設。之後它與民營企業合資,成立了千尋位置(各自持股41.958%),負責高精度定位“全國一張網”的建設。千尋位置官網顯示,目前該地基增強係統已有北鬥地基增強站超過2800座。它的總用戶超過了9億,覆蓋2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8年9月,兩枚民營企業研發的商業火箭9月初相繼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個有60年組建曆史的我國國家航天發射場首開民營商業火箭發射先河。“中心首次放飛民營商業火箭是我國航天產業商業化的具體體現,印證了未來我們國家航天發展大的戰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計劃部計劃處處長賈立德表示,這個戰略就是要把我們國家的民營商業航天發射“規範管理,有序引導”,從而納入國家統一的管理體係。

2018年9月29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將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發(楊曉博 攝)

其實在各個領域,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企業都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2018年,零壹空間發射了我國第一枚民用商業火箭;2019年,星際榮耀發射的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多顆衛星和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2020年,星河動力的穀神星一號火箭將天啟星座十一星成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2021年,印度尼西亞發生6.2級地震後,來自中國天儀研究院的海絲一號衛星提供了全球第一份有效衛星遙感數據。

海絲一號的亮眼表現,讓全世界為之側目。楊峰介紹,現在不僅僅是中國遙感衛星的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遙感手段也越來越多(多光譜、SAR等等);同時,國產產品能力也在大幅增強(高重訪、全天時全天候、影像質量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不過在應用層麵,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沒有解決。

從數據上看,這一份份成績單背後的喜悅是屬於全行業的。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為8362.3億元、同比增長23.5%;截至2019年底,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超160家。2015年~2019年,與商業航天相關的投融資約160起,投資金額超百億元。Space X在全球範圍內吸睛的同時,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早也迎來自己的發展機會。

“中國有沒有必要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Space X?”麵對追問,楊峰回答道,Space X這樣的商業明星,“在美國可能是一家公司,但在中國很可能是一種生態。”——各個企業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互補的、合作的、更加強大的體係,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