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長記性?南海挑釁付出代價後,美國改變策略,先出動海洋測量船

 這兩日最火的新聞就是,美國最先進的海狼級核潛艇在南海撞擊到了不明物體,造成十幾名船員受傷,差點被留在了南海。美國算是為自己在南海挑釁付出了代價,但這不代表美國就會長記性。美海軍已經改變策略,先派出海洋測量船打前站。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消息,美國“瑪麗西爾斯”號海洋測量船正在南沙群島附近作業。據悉,從1日至4日,該船在中國海南島附近測量。從5日起,該船調頭開赴越南海岸線附近,然後一路南下,至萬安灘附近,又折返駛至南沙群島附近活動。至今,該船未離開南海。

海洋測量船的活動,對於美軍潛艇的行動十分重要。因為潛艇在海底是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航線行動的。而這些航線,又是依靠海洋測量船描繪海底信息得到的。據了解,“瑪麗西爾斯”號海洋測量船,裝備有極其完備和先進的測量設備,如回聲測深儀,多普勒測流儀,海底淺層剖麵儀等等,可以精確地描繪海底的地形地貌及潛艇在水下活動時所需的戰場要素。

此外,該船還搭載有無人潛航器和工作艇,這讓該船還可以向水下釋放潛航器以便在遠離母船的地方秘密偵測。海洋測量船,無疑充當了美國海軍稱霸全球的先鋒兵。用美國一位退役情報官的話說,美國海洋測量船已把全球關鍵海域描繪得像自家後院一樣熟悉。

似乎在這位情報官眼裏,有了這些海底地圖,美軍控製全球海域都不在話下。不過,這次美國核潛艇被撞,以及海洋測量船在南海加緊測量活動,也證明了一個事實,美國海軍遠沒有人們認為的那麼強。

首先,不管是核潛艇還是航母,其活動也受到極大的製約,需要大量的輔助工作,才能有效行動。美國特別擅長向世界各國表演其海軍威風凜凜的鏡頭,以及吹噓其核潛艇有多麼強大的毀滅力量。但是一次小小的撞擊事件,讓這一切泄了底。

人們發現,核潛艇其實挺脆弱的,並且在海底基本處於半盲狀態,其活動必須得到測量船的輔助。不僅是核潛艇,作為美國霸權象征的航母同樣如此,航母每行出行都需要防空、反艦、反潛。沒有大批軍艦護航,航母就是個移動的靶子。

過去美國麵對的都是弱小國家,隻有美軍威脅別國的份,別國無法威脅到美軍,所以無須考慮這些。但是如今在擁有先進技術的中國海軍麵前,美國海軍就變得處處是漏洞,過去的各種優勢再也無法發揮了。

其次,美國海軍在中國周邊的活動,離不開其在日本和關島軍事基地的支撐。這次美國核潛艇被撞之後,第一時間就逃回關島,由此了解了核潛艇終究還是離不開其母巢的支撐,並非真正在單獨行動。整個美國海軍也是如此,支撐美軍在亞太存的兩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就是關島軍港與日本東京灣橫須賀港。

這兩個軍港不但支撐了美軍在亞太地區大部分的海軍行動,甚至還支持了美軍在中東的一些軍事行動。美國海軍之所以這麼依賴港口,是因為便利鄰近的港口才能保證海軍的快速響應。從理論上來講,美國海軍可以隨時開赴全球任何海域,但這在現實中是沒法操作的。現實中,美國海軍大多數時候,也隻能圍繞其在全球的海軍基地活動。

像航母、驅逐艦之類的大型軍艦進行一次遠航,都得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才能成行。拿今年英國航母遠航的例子為這一情況作個說明,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從其從本土出發,一路來到南海,足足耗費了其兩個月的時間。這種響應速度,顯然沒法讓美軍應對全球突發事件。不過,美軍遍布軍事基地算是彌補了這個缺點。

但是,軍事基地既彌補了美軍的缺點,也為其帶來了新的困境。因為,一旦有強大的對手摧毀了美軍的基地,那美軍將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做出響應。了解到了這些,也就明白了,強大的美國海軍其實也受到太多的限製,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風光。所以,中美海軍博弈過幾次之後,美國海軍在南海的活動就大大減少了。其大多數活動都隻能在西太平洋進行,不敢輕易進入南海了。

現在,美國派核潛艇在南海偷偷摸摸地活動,結果又铩羽而歸。可以說,美國遇到這一狀況,並不讓人奇怪。因為隨著中國海軍實力的增長,美軍在中國周邊海域已經不占上風了。導致最後美國還得先對南海進行偵察,才敢做下一步的決斷,不過南海也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美國可別到最後變成給中國送助攻,畢竟南海任何“突發事故”都有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