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KUS背後的算計!澳企被趕出中國,美國2月份對華出口牛肉比去年多

 自澳大利亞和中國爆發貿易糾紛以來,澳企在華市場正日益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取代,所涉及的產品範圍,也從煤炭、木材等大宗商品,逐漸發展到大麥、牛肉等農牧產品。

澳大利亞新聞網10月13日刊文指出,美國出口商正在利用中澳貿易爭端,填補澳牛肉企業被趕出中國市場後留下的空白。一組非常直觀地數據是,美國僅今年7、8月份的對華牛肉出口量,就已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出口量。

文章稱,今年7月至8月,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牛肉總價值為2.4億美元(3.27億澳元),而2020年這一數字僅為1.95億美元(2.65億澳元)。反觀澳大利亞,2020年總共向中國出口了價值達13億美元(18億澳元)的牛肉,但是到了2021年,出口量卻下降至平均每月7050萬美元的水平。

起初在澳大利亞企業看來,該國對華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是澳政府的反華舉措,遭到了中國政府的反製。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事態還有挽回的機會。但如今美國的舉動卻開始讓澳大利亞牛肉出口商感到擔心,因為他們很可能被永久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澳大利亞戰略研究所國防、戰略和國家安全主任邁克爾·舒布裏奇表示,毫無疑問,美國生產商將利用中國限製澳大利亞產品進入所創造出的中國市場。

從本質上說,中澳貿易爭端完全是因為中美博弈加劇而起,澳政府對華發起挑釁,也是為了配合美國的遏華戰略。但澳政府充當美國反華“馬前卒”的結果卻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並未受到多大影響,甚至有所擴大;反而是與中國不存在根本利益衝突的澳大利亞,淪為了最受傷的一方。

然而,即便美國都已開始承諾,不會對華“脫鉤”,而且要“重新掛鉤”時,澳大利亞方麵卻仍有人鼓吹“脫鉤”論,甚至自欺欺人地認為,貿易戰對澳大利亞而言是難得的“良機”,可以借此擺脫中國的所謂“脅迫性幹預”。

澳大利亞戰略研究所的邁克爾·舒布裏奇聲稱,從中期來看,牛肉和其他商品的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仍將受到簡單的市場機會的推動。比如,不幸的全球環境為澳大利亞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當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造成影響的同時,78億人也將因糧食安全問題麵臨困擾。

他解釋說,氣候變化可能使全球很多地區出現作物和糧食絕收或減產,並且這種災難的發生頻率會變得更高。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大型糧食生產過剩國,將在許多國家的糧食供應中變得更加重要。

與此同時,全球想要購買優質澳大利亞牛肉等食品的富裕消費者的數量正在增加。因此,澳大利亞麵臨的未來環境是,牛肉市場將供不應求。舒布裏奇得意洋洋地表示:“幸運的是,中國不是這一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

舒布裏奇還將不久前美英澳三國簽署的AUKUS安全協議,視為對華貿易“脫鉤”努力的一部分,認為此舉有助於消除澳大利亞供應鏈中的脆弱性,這對其國家安全和技術實力至關重要。他煞有介事地稱,盡管轉向非中國市場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澳大利亞必須克服數十年來對單一中國市場的依賴,因為中國市場現在充滿了對澳大利亞企業進行“脅迫性幹預”的已知風險。

有評論指出,澳大利亞之所以在對華貿易中屢屢受挫,恐怕就是因為像舒布裏奇這樣的人占據了主流。他們眼中隻有兩國對抗的一麵,卻忽視了合作的一麵。而采取靈活對華政策的美國,卻既沒有損失貿易利益,同時還借助AUKUS協議,成功分裂歐洲、攪亂印太,最終讓本國企業贏得了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