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未來反導作戰的新銳,艦艇的新式“鐵布衫”

 美國激光武器專家在8月4日宣稱,美國海軍在高能激光武器方麵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目前的艦載高能激光武器已經可以有效摧毀反艦導彈,但是由於電池的問題,每次射擊完畢都需要重新充能,無法滿足快速攔截作戰的需要。

自從1967年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被埃及使用“冥河”反艦導彈繼承開始,導彈開始成為海戰中擊沉艦艇的主要武器,而“反導”也成為各國海軍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前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提出“飽和打擊”理論後,海軍艦載反導武器隨即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目前各國海軍反導武器主要有兩種:多管加特林炮和點防空導彈。多管加特林炮是通過高射速,在反艦導彈飛行路徑上展開彈幕利用密集的炮彈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點防空導彈則是利用精確製導技術,對來襲反艦導彈實施點對點攔截。不過,這兩種攔截方式對於以往的亞音速反艦導彈而言其攔截效率是比較高的,但是對於目前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其攔截效率就大幅下降。為了重新建立可靠的艦艇反導係統,美國開始開發以激光為核心的新一代艦載反導武器。

激光作為武器的想法其實很早就已經出現,早在冷戰時期,美軍就嚐試把大型激光器搬上飛機,用遠程摧毀彈道導彈,這就是著名的ABL激光防禦飛機,這套係統在2000年左右全部測試完成,從而證明了激光武器可以被安裝在飛機上,並且在500公裏左右的距離上有效摧毀彈道導彈。但是由於當時的激光武器能耗大,而且體積大,不便於移動,隻能用波音-747這樣的超大型飛機作為搭載平台,而且即便如此,ABL飛機搭載的燃料也隻夠飛機持續射擊3~5次,效費比太低。

從2014年開始,美軍開始在艦艇上安裝全新的艦載激光武器,用於攔截反艦導彈。在2014~2017年中,美軍在“龐塞”號船塢登陸艦上測試了一種30千瓦的小型激光攔截武器,這種武器的功率不高,僅需要30千瓦,每次射擊持續2~3秒,有效射程10公裏,可以攔截來襲的掠海反艦導彈。在這種小型激光武器測試成功後,美軍又在“波特蘭”號船塢登陸艦上測試了一種新式的150千瓦大型激光武器,並且也取得了成功。但是問題是這種150千瓦的激光器瞬時功率較高,需要用電池供電,但是由於電池容量小,所以每次發射後都需要對電池組進行充電,因此不具備持續射擊能力,無法抗飽和打擊,所以暫時還不具備實用能力,不過等到美軍解決了能源問題,相信激光武器完全可以替代現有的加特林炮和點防空導彈,成為海軍反導的主要武器。

從長遠來看,艦載激光武器總體而言,功率較小(30~150千瓦),而且具備傳統加特林炮不具備的精準性,因為激光瞄準不需要計算提前量,可以“指哪打哪”,反而比傳統速射炮要更簡單。同時激光不存在炮管過熱的問題,隻要保障能源供應,就可以持續射擊,具備有效對抗飽和打擊的潛力,更重要的是,激光武器沒有炮彈,所以不能擔心彈藥失效和炸膛的危險,這種全新的反導武器也值得我們關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