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兵頭盔外麵,為何都有一層漁網?至少拯救了20萬名士兵的生命

 可以說,戰爭發展了多久,人類研究護具就研究了多久。在戰爭中,為了盡量保護士兵的生命,許多國家都大做文章。古代冷兵器時代,人們為了保護身體,嚐試用各種材料製造盔甲,力求在保證作戰靈活的同時保護生命,至今盔甲還為現代人津津樂道。不過熱兵器時代之後,這種盔甲漸漸退出舞台,開始研究防彈裝備,各個國家開始出現形製不同的頭盔。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經常使用鋼盔,這種鋼盔重達1公斤,兩邊還有兩塊布,據稱是用來防曬和防止蚊蟲叮咬的;印度則是使用方形頭盔;英國還有飛碟式頭盔。美國頭盔的形製也比較奇特,雖然也是一種鋼盔,但外麵總是包著一層漁網。而這種特殊的設計,在二戰期間至少拯救了20萬美軍的生命。

其實一開始,美國軍隊設計的就是普通鋼盔,這種鋼盔對保護生命很有用,因為一般來說,在戰場上直接被子彈或炮彈擊中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都是被流彈傷害,有頭盔能夠抵擋子彈的傷害。但在二戰後期的作戰中,美日的數次交鋒中,美軍的損失都非常慘重,美軍後來才發現因為在太平洋戰場上陽光強烈,每次反射光暴露美軍的位置,而且頭盔主要是抵擋流彈的傷害,真正的子彈衝擊是無法躲避的,由於暴露位置,日軍直接轟炸,給美軍帶來不少傷亡,即使有人沒有死亡,也因為腦震蕩無法正常行軍作戰。

美軍為此嚐試了不少方法,比如塗塗料,但時間長了塗料會脫落,於是美軍決定往頭盔上加一層漁網,反光問題就此解決。另外,漁網相當於另一層保護層,減少子彈帶來的傷害。美軍還開發了漁網的其他功能。比如將樹枝或樹葉插在漁網上,在叢林作戰時能夠增強隱蔽性,加快美軍行軍速度;還能夠減弱頭盔相撞發出的聲音,這樣也不容易被日軍察覺。

正因為這個改變,美軍遭受襲擊的情況越來越少,在盡量減少傷亡的情況下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一場戰爭的勝利,不僅在於士兵的實力,還有智慧的碰撞。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這種頭盔已經被逐漸拋棄,換上了更加新穎,功能性更好的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