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10萬噸巨艦悄悄離港,去向不明!美國“後院”拉響警報

 6月2日,美國國防部對外發布衛星圖片,證實他們監視到伊朗海軍今年1月剛剛亮相的10萬噸級海上基地艦馬卡蘭號(IRINS Makran)已經於5月28日悄悄離開了本土的母港。隨後該艦在非洲東海岸附近被發現,其在一艘伊朗海軍護衛艦的護航下,正沿非洲東海岸航行。值得注意的是,衛星照片顯示,該艦的甲板上搭載了7艘快速攻擊艇。美軍結合航線判斷,馬卡蘭號此次航行的目的地可能是委內瑞拉,而任務推測是向委內瑞拉海軍交付這7艘快速攻擊艇。但最終目的地,美軍也不敢肯定。

美國衛星拍攝到即將啟程的馬卡蘭號,甲板上搭載7艘快速攻擊艇

馬卡蘭號

執行此次任務的馬卡蘭號基地艦滿載排水量高達10.9萬噸,不過它並不是一艘全新建造的新艦,而是由一艘名為“波斯灣”的油輪改裝而來。有意思的是,根據記錄和衛星圖顯示,這艘油輪並不屬於伊朗,而是一艘伊朗扣留的阿聯酋油輪。該船是2009年到2010年由日本住友重工造船所建造,由阿聯酋公司購買並懸掛利比裏亞國旗。據悉,伊朗革命衛隊在2019年7月,以走私伊朗原油的名義扣留了該船,隨後衛星圖顯示,船被轉移到了伊朗國防部下屬的造船廠接受改裝。在為期半年左右的改裝中,伊朗船廠為這艘船加裝了大麵積的飛行甲板,使其具備了攜帶並運行最多7架直升機的能力。同時船體內部的一部分油艙也改為了淡水、食物和彈藥存儲艙室。具備了遠洋部署,長時間支持革命衛隊海上行動的能力。

港口改裝過程中的馬卡蘭號

增加的飛行甲板麵積非常大,多架海王級別的直升機也可同時起降

關於此次馬卡蘭號攜帶的快速攻擊艇,衛星測量的長度是17.5米,結合其外形,美軍判斷是伊朗研製的佩卡普型(Peykaap)快速攻擊艇。這款攻擊艇是伊朗以引進的朝鮮半潛攻擊艇為基礎發展的國產型號,目前總共有三個子型號。

根據可以查到的影像資料顯示,伊朗最早是在2000年左右從朝鮮買到了大同江-C型快速攻擊艇,這是一款長度在16米左右,排水量14噸左右的高速魚雷艇,采用了全封閉設計,采用兩台120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高達52節,是一款真正貼水飛行的“大飛”。其武器是兩具324mm魚雷發射管,通過高速逼近,釋放輕型魚雷來偷襲敵人。伊朗人根據大同江-C仿製出了第一代佩卡普型攻擊艇,但是後部封閉船艙設計和排氣管進行了改變,武器依然是魚雷。

大同江快攻艇的影像資料很少,這是美國人從一個負責朝鮮武器銷售的馬來西亞地下武器商手中拿到的產品宣傳視頻中出現的大同江C

伊朗裝備的原版大同江C

伊朗仿製出的佩卡普進行魚雷發射測試,注意其後部處理

不過魚雷艇畢竟還是嚴重過時了,因此伊朗人很快就尋求將其改進為導彈艇,而剛好,2003年左右,伊朗成功仿製了我國外貿的C701小型反艦導彈,也就是考薩爾(kowsar)反艦導彈。該彈全重隻有110公斤左右,配備一個29公斤的半穿甲戰鬥部,射程20公裏,非常適合裝在這種14噸級的小艇上。因此,伊朗人果斷將佩卡普和考薩爾結合在一起,升級成了佩卡普-II型快速攻擊艇,其艇身加長到了17.5米,動力基本不變,增加一部對海搜索雷達和一挺54-1式高射機槍。佩卡普-II型又被單獨命名為巴瓦爾級(Bavar)。

佩卡普-II型

2010年前後,伊朗再次仿製我國外貿C704輕型反艦導彈成功,也就是納薩爾(Nasr)反艦彈。該彈比考薩爾對海威懾能力更強,全重350公斤左右,射程達到35公裏,配備一個130公斤的半穿甲戰鬥部,能夠癱瘓1500噸級的戰艦。以此為契機,伊朗人立刻就想到了拿佩卡普級快速攻擊艇與這款新彈進行組合,增強對海打擊距離,不過兩枚納薩爾比兩枚考薩爾還是重了不少,因此艇體也要改進。最終定型的佩卡普-III型攻擊艇將艇體加長到了20米左右,動力基本不變,搭載兩枚納薩爾反艦導彈,同時艇首增加一挺高射機槍。因此看高射機槍的數目,也就可以識別出事佩卡普-II還是III了。而佩卡普-III又被命名為佐勒法加爾級。

佩卡普-III型攻擊艇

根據統計,伊朗前後總共生產了20艘佩卡普-II攻擊艇和30艘佩卡普-III型攻擊艇,但之後就已經停產。此次向委內瑞拉運輸的佩卡普到底是新造的,還是直接從革命衛隊手中轉讓的,暫時還未可知。不過,目前也有一種猜測,此次馬卡蘭號並不是去交付訂單,而是革命衛隊又去執行新的黑色任務,可能是委內瑞拉,也可能是別處,7艘艇是他們的任務艇。就像一直停泊在也門外海支援胡賽武裝的革命衛隊薩維茲號基地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