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坦克:38噸自重縮水,「通訊靠手」,二戰炮塔穿越

 【話說軍世】電影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有許多不太正確的軍事常識,其實都是源自於電影本身,比如說特種兵或者狙擊手會一個人沖入敵人,殺的「人仰馬翻」再上演「王者歸來」,這與現實比較相悖,雖然特種部隊掌握多種技能,但還是要盡量避免與多數對手在攻防戰中進行正面戰鬥的,僅利用夜色和地形掩護,悄悄地執行偵查和武裝任務才是重點,而電影中的坦克道具,也有穿越的部分。


為了真實還原二戰中的坦克戰鬥,電影《狂怒》把博物館的虎式坦克拉出來,結果「玩壞了」。


而在其他多數電影中,由於很少能找到幾十年前的原型,一般會由劇組「復刻」坦克道具,不過這其中就會出現「二次創作」,也就是穿越的部分,比如說1989年的電影《奪寶奇兵3》,其中有一段,瓊斯騎馬與坦克相互追逐的橋段,而那輛坦克,一般認為是一戰時代英國的馬克系列坦克。


其實,《奪寶奇兵3》原本也是想借用一台一戰時代的法國坦克,但是沒有租到,結果只能由自己的道具團隊「做一台」;就外形和履帶的布置上來說,確實非常像,其引用的原型也確實是英國的Mark VIII型坦克。


《奪寶奇兵3》的這輛坦克,利用了一台挖掘機進行了外形很相似的改裝,不過並非原裝,所以重量進行了控制,有原來的38噸「縮水」到了25噸。雖然還原了兩側的小口徑火炮,但是還是將一戰後到二戰時代的炮塔安到了這型坦克上。


坦克雖然是英國最先發明的,還是由英國海軍來發明的,但是坦克上方的旋轉炮塔這一結構設計,並不是英國發明的,而是法國著名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旋轉炮塔式坦克。


而且與電影中坦克炮塔的外形不同,這一種方方正正的炮塔,實際更類似於二戰時代德軍坦克的炮塔,比如說四號坦克,或者是虎式坦克的炮塔,尤其是其炮塔正面垂直的裝甲板,看起來就更像了。


同時,《奪寶奇兵3》對於一戰英國坦克還原度比較高的一點還有:顛簸感。劇中的坦克行駛時不僅噪音很大,同時車內的顛簸感也非常強,其實一戰時代的英國的坦克確實如此。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坦克剛剛發展,並沒有出現二戰時代中,謝爾曼坦克等那樣的懸掛結構,因此,坦克行駛過地面的震動不僅會直接傳遞給車身,也同樣傳遞給了車內的乘員。


再加上,當時坦克的內部並沒有進行隔倉的設計,發動機、乘員和武器都在一個空間內,不僅發動機廢氣充斥,同時巨大的發動機噪音也讓車內嘈雜到無法進行正常對話,乘員們一般需要先用大扳手用力敲擊,引起同伴的注意,然後在於手勢交流。


而且,但是無線電通訊並未發展,不僅車內「通訊靠手」,外部通訊也要靠信鴿,可憐的鴿子,不僅要承受車內混雜的環境,還要冒著槍林彈雨,帶著消息飛回司令部傳遞消息。


當然,雖然一戰時代的坦克技術水平上,在現在看起來很「落伍」,不過當時這種鋼鐵怪物對於打破塹壕戰的攻防「平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同樣是法國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指明了現代坦克發展方向。


FT17的可360度旋轉炮塔成為了後世坦克的「標配」,「多炮塔神教」在點錯科技樹之後,又走了回來,一座旋轉炮塔可以擁有更好的視野和射界,現代坦克的基本結構設計也在繼續沿用。


同時,FT17將駕駛艙放置在前,炮塔布置於中段,發動機等結構在後,這種分開布置的方式,不僅有效解決了艙內噪音等混亂的情況,駕駛員也可以擁有更好的前方視野,而這種分艙布局的總體設計,直到現今坦克上依舊沿用,可見其重要程度。


反觀英國,雖然是第一個發展坦克的,但是在一戰後的坦克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失誤,出現了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分類,借鑒了海軍思路,巡洋坦克與巡洋艦理念類似,機動速度強,裝甲較薄弱,火力以小口徑火炮和機槍為主,步兵坦克則裝甲較厚機動較慢,適合伴隨步兵作戰。


這種思路借鑒了一戰的塹壕陣地戰經驗,坦克仍要慢悠悠的配合步兵作戰,但是二戰中,德軍的單獨成軍的坦克集群,以及快速強大的裝甲突擊,讓英國坦克的這種分型一下子無所適從,相比較於美軍謝爾曼,蘇軍T-34,德軍虎式、豹式坦克,英軍坦克在名氣和實力上都要明顯弱的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