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難復產」,兩大因素擋在前,美軍:新一代戰機能取長補短

 全球第一款五代戰鬥機,就是美國的F-22戰鬥機。為了研發這款戰機,美國投入大量資金與資源。由於融入很多前沿科技,F-22的研發和建造成本很高,它在2005年時綜合單價一度高達2.5億美元。最終,F-22在生產195架後於2011年被正式關停生產線。隨著中國與俄羅斯在五代機研發生產上迎頭趕上,美國軍方開始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甚至一度提出要復產F-22。然而,「復產F-22」的計劃始終沒有得到落實,關鍵原因就是在於高昂的成本以及實用性兩大因素。

首先從研發背景來說,F-22項目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啟。美軍對它的定位也非常明確,就是針對蘇聯和華約組織。然而,當蘇聯在上世紀90年代解體,冷戰大幕落下,美國一下子失去了最大的對手,F-22似乎也有了「獨孤求敗」的味道。儘管後續研發項目一切按原計劃推進,最終量產的F-22性能也非常出色,但對於美軍而言,繼續大規模量產服役這款劃時代戰機,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最終,美國關停F-22生產線。按照當時的配置而言,美國軍方認為憑藉近200架F-22,美軍完全可以「笑傲江湖」。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近10年來,中俄兩國在五代機研發上奮起直追,殲-20與蘇-57的問世,讓美國在五代機領域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壓力隨之而來。

按照美國軍方早期的想法,全面復產F-22,讓其與F-35形成強強搭配,的確可以進一步提升美軍在五代戰機方面的整體實力。不過,初步計算下來,復產F-22的代價實在過高!因為生產線關停之後,為F-22配套的整個產業鏈也不復存在了。要知道,一款五代戰機涉及上千家零件配套生產商,要想重新建立生產線,就必須重新整合這些廠商,並且投入重金重新引進生產線和機器設備,再建一套生產體系。這個過程耗時耗力,對資金需求也很大。

美軍曾經對復產F-22計划算過一筆賬。僅僅是恢復供應商體系,預計就要花費12.18億美元。與此同時,已經服役多年的F-22很多單元都需要技術升級,僅僅是4個重要的子系統就要耗費57.68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再加人員、後勤等方面高達26.54億美元的開支,復產F-22耗費的資金將是一筆天文數字。

另一方面,F-22在綜合性能上儘管非常優秀,但畢竟是一款服役多年的戰機。和殲-20、蘇-57等後來者相比,它的進氣道、雷達和航電系統、隱身塗層等多個單元都已經全面落後。在重啟生產線之前,美國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進行技術升級,即便最終完成相關項目,也很難保證其綜合戰力全面碾壓潛在的競爭對手。通盤考慮之下,美國軍方高層更傾向於以F-35為主,進而將資源重點投入到新一代戰鬥機的研發上。

目前來說,美國空軍的新一代戰鬥機研發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別是在融入強大的互聯空戰系統之後,它的多領域態勢感知能力和彈性通信能力更強。甚至,根據美媒報道,美國空軍新一代戰鬥機還會在動力系統和武器系統上進行全面創新,如可變循環發動機、定向能武器等,都有可能成為新一代戰鬥機的標配。有了這一層因素,一旦新一代戰鬥機完成設計定型並量產,它不僅可以成為F-35戰機最好的補充,也可以發揮出F-22所無法具備的實戰效果。簡單來說,美國空軍的新一代戰鬥機是為未來空戰準備的,而F-22則是一個過氣的「明星」,顯然已經失去了「重返舞台」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