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還想讓中國承認其主導的「秩序」?澳學者:不可能,時代變了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休·懷特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近日上發表了題為《美國在安克雷奇的過分表現指向對抗中國》一文,分析了中美亞太地區競爭態勢和走向,批評了美國的對華政策,並建議美國在和中國對話時要改變語氣,因為如今全球財富和權力分配已經發生變化,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

懷特教授在文章中稱,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在安克雷奇與中國同行對話時,通過在涉及中國新疆、香港和台灣等敏感問題上表態而向中方施壓,並主張美國作為「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領導者和維護者,有權在相關問題上「譴責」中國。但中方隨後做出的強硬講話讓布林肯感到驚訝。

文章指出,任何中國官員都不可能不對美方此類言論做出措辭強硬的回應,如果布林肯不明白這一點,那說明他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如果他確實明白這一點,那麼看到拜登政府與中國政府之間的第一次高級別會面,就陷入了聽起來就像美蘇冷戰時期才有的一場嘴仗,他顯然很高興。

懷特寫道,布林肯的表現其實符合自去年11月美國大選以來從拜登和他的團隊那裡聽到的他們對中國的態度。 這個團隊將中國描繪成美國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並表達了對抗和遏制中國的渴望。拜登本人甚至還將其稱為「極端競爭」。拜登想向美國選民展示,他在對華態度上比特朗普更強硬,並在將美國的盟友和好友聚集到他身邊。這種做法似乎正在起效, 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包括在澳大利亞,有不少人在為布林肯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上的舉止而歡呼。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但是,一旦兩個國家開始以這種方式互相交談,這種情況就很難停下來,那麼中美關係將何去何從?對於整個世界尤其是對澳大利亞而言,至關重要的是,美國和中國找到一種方法來扭轉雙方不斷加劇的螺旋式上升的對抗,並找到一種相處的方法,尤其是在當前的軌跡帶來了越來越高的戰爭風險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不知道拜登和布林肯認為,此前在安克雷奇發表的言辭誹謗和人身攻擊有何幫助?

他們可能會說,通過列出美國在改善兩國關係方面的不可談判的條件會有所幫助。他們似乎相信,一旦中國人搞清楚了這些條件,兩國關係就可以向前發展,以建立符合這些條件的新的諒解。所有需要去做的只是,使中國適應美國所闡明的「現實」。

懷特認為,中國永遠不會接受這些條件,而美國也無法將這些條件強加給中國。因此,這些做法不會讓中美之間產生新的諒解,而是會導致兩國之間更加危險和不斷升級的對抗。

美國總統拜登

懷特指出,拜登團隊的願景是使中美關係恢復到中國承認美國在全球事務中佔主導地位的那個狀態。但那是在美國經濟規模是中國的數倍、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強大到無與倫比的時期才有的情況。如今,財富和權力的分配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因此,美國認為可以說服或強迫中國遵守其版本的、美國領導下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想法只是一種幻想。作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國決心恢復其大國地位,與其他大國平起平坐,但不從屬於任何一個大國。如果這種情況即將到來,即使有其印太盟友的支持,美國也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資源來抵制中國。

正如安克雷奇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氣氛所暗示的那樣,這種願景將意味著美國與中國的新一輪冷戰,這將是一場真正的冷戰,就像上一場(指美蘇冷戰)一樣艱巨而危險,根本沒有證據表明拜登政府或美國人民了解其中所涉及的代價和風險的規模,以及願意或有能力承擔這些代價和風險。

即使是這樣,也沒有理由認為「新冷戰」會像老冷戰那樣愉快地結束。美國這次很可能會失敗,因為中國在真正重要的方面要比蘇聯強大得多。

現實情況是,如果美國想在亞洲繼續保持其重要地位,它將必須與中國達成一項協議,認可中國力量的現實,並容納中國的雄心,以此建立一個新秩序。對美國來說,這將是艱難而不愉快的,但相比之下,兩國競爭升級,甚至帶來越來越大的發生大型戰爭的風險的那些替代方案則更加糟糕。

懷特教授在文章結尾指出,中美兩國就建立新秩序進行談判,將需要展現真正的治國之道,將韌性和決心與一定程度的靈活相結合,而且要考慮到對方的利益和立場。與我們在安克雷奇的拜登團隊那裡所聽到的情況相比,美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他們不能很快就做得更好,他們將面臨就亞洲新秩序進行談判的僅剩的兩種選擇——與中國武力相向或者退出該地區。但那對美國來說都不是好結果,因此美國需要改變(和中國對話時的)語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