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能防禦機槍,步兵戰車還能抵擋坦克炮,但陸軍裝備都是消耗品

 說步兵戰車只能防禦機槍和機關炮是不正確的。

現代化步兵戰車分輕、中、重等多個級別,一般以運輸用途為主的步戰車確實只能防禦機槍和機關炮,但重型步戰車也擁有堪比主站坦克的厚重裝甲,只要不是命中死穴,肯定像主戰坦克一樣抗揍。

上圖是俄軍裝備的一款輕型步戰車,這種戰車的裝甲非常薄,確實只能防禦一般的機槍射擊,也正是因為裝甲太薄,其裝甲採用了傾斜角度非常大的設計,這是非常老舊的步戰車了。

上圖是俄軍裝備的BMP-3步兵戰車,這是一款僅有約20噸重的裝甲車,其前裝甲只相當於50mm厚的均質鋼板,而且只有重要部位採用軋制鋼板和間隙裝甲,炮塔和車體很多部位都是鋁合金裝甲,防護能力幾乎等於沒有,一般的穿甲彈都能將其擊穿,畢竟BMP-3步兵戰車是蘇聯的遺孀,我們不能對它期望太高。

上圖最右側的就是美洲獅步戰車,比M1坦克還要寬大的車體,賦予它不俗的防護能力,想要摧毀它是非常困難的。下圖是正在測試的美洲獅步戰車,而且是安裝了模塊裝甲的狀態,側面抗打擊能力是非常可觀的。

基本質量31.45噸的美洲獅步戰車比BMP-3年輕得多,基本型的美洲獅正面對25~30mm的機關炮有極強的防禦能力,如果給美洲獅步戰車掛滿附加裝甲模塊,其防護能力還能進一步增加,具備了協同豹2坦克參戰的條件,抗幾發單兵反坦克武器是沒有問題的。

(上圖是以軍的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戰車)

以色列這個十分注重士兵生命的國家,對步兵戰車的防護能力要求更高,通過改裝在戰爭中繳獲的蘇制T54、T55坦克底盤,以軍獲得了全重44噸的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戰車,被以色列複合裝甲強化後的前裝甲相當於200毫米均質鋼板(防禦動能彈的情況下),車身側面還裝上了以色列獨創的碳板裝甲「托格」(TOGA),抵擋RPG是足夠了。

(阿奇扎里特步兵戰車的後部特寫)

既然阿奇扎里特步兵戰車可以使用主戰坦克的底盤,那麼為什麼不用更先進的坦克底盤製造步戰車呢?以色列工程師利用梅卡瓦主戰坦克底盤,生產出了戰鬥全重50多噸的雌虎步兵戰車,理論上它防禦能力比梅卡瓦還要強,因為雌虎取消了坦克炮塔,將寶貴的重量用於車體防護,抗幾發主戰坦克的120mm炮彈問題不大。

(雌虎就是去掉炮塔的梅卡瓦)

既然如此抗揍,步兵戰車算不算消耗品呢?筆者的觀點認為,任何武器裝備都是消耗品,尤其是陸軍的裝備,絕大部分都屬於消耗品,陸軍領域的軍史研究者認為:在高烈度戰爭中,決定成敗的往往不是質量,而是數量(大前提是沒有代差),蘇聯的BMP-3步兵戰車設計的如此纖薄就是考慮到了這個因素,經歷過殘酷蘇德戰爭的蘇聯堅信「數量也是一種特殊的質量」,不僅是步兵戰車,蘇聯的坦克也設計的很廉價,方便大批量生產。

(被摧毀的BMP兄弟)

為什麼說陸軍武器基本都是消耗品呢?筆者的觀點是陸軍武器很容易被命中,以現代化武器的破壞力,基本沒有什麼辦法防禦,被命中後即便不被摧毀也肯定是報廢。

以美軍的M1A2坦克為例,這款被譽為最強主戰坦克的裝甲怪獸,按理說是很難被擊毀的,它的正面裝甲是總厚度300~350mm的4層複合裝甲,從外到里依次是高硬度裝甲板(HHA)、高硬度陶瓷、貧鈾合金裝甲、均質軋壓鋼板(RHA),總的防禦效果超過1000 mm均質軋壓鋼板(CE彈),還有可能更高,此外還有35度的傾斜角度,按理說是可以免疫任何主戰坦克的火炮了。

(被擊毀的M1A2坦克殘骸)

但是,M1A2的裝甲並不是全車體覆蓋,它的側面是75mm的普通裝甲鋼,就算加上側裙板也很難抵禦主戰坦克的打擊,坦克後部和頂部的裝甲就更脆弱了。簡而言之,陸軍最強的M1A2坦克戰車並不是表面上那麼不可一世,一個稍微受過訓練的步兵攜帶單兵反坦克導彈,就能癱瘓甚至摧毀它,其它防禦力比M1A2差的多的陸軍裝備就更不用說了,說它們是消耗品不為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