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幾年中美南海之爭逐漸激烈,國內大部分人都已經明白了南海對於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當然,美國自己也明白,南海地區是遏制中國崛起的重要地區。畢竟,對於美國來說,如果要介入台海戰事,美軍的大部隊肯定要途徑南海地區,如果要切斷中國同其他國家的海上聯繫,美國也要控制南海地區。因此,中國能否崛起,就在於能否控制住南海地區。如果能夠控制住,那麼南海地區就會成為中國在21世紀崛起的戰略跳板。
目前美軍在南海地區主要的行動,是對南海海域的洋流情況和海底地形進行清查,為美軍的核潛艇部隊在南海的常態化部署鋪路。一般情況下,核潛艇是很少接近對方的國土附近海域的,因為大部分在大陸架附近的海域,都是只有幾十米深的淺海,不適合核潛艇機動和隱藏。
但南海地區不同,南海大部分海域是深海,並且南海海域的洋流情況和海底地形十分複雜,十分適合潛艇進行隱藏。所以,不僅僅是美國海軍的核潛艇喜歡來中國南海地區閑逛,包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潛艇都喜歡來中國南海地區。畢竟,不來這裡的話,就只能去太平洋裡面玩了。
南海的海底地形也十分複雜
2009年3月4號,美國海軍的「無暇」號測量艦秘密深入中國南海地區作業,隨後在3月9號,美國國防部承認「無暇」號當時確實是在中國南海地區進行情報搜集工作,相當於是變相承認了美國海軍在對中國南海地區進行非法測量。在此期間。「無暇」號與中國方面的5艘艦船進行對峙,這就是「無暇」號事件。
「無暇」號事件其實,「無暇」號事件只是一個縮影。美國海軍為什麼喜歡頻繁進入中國南海地區,就是為了對中國南海地區的水文特徵情報進行搜集和整理。在此期間,中國方面也進行了反制,鼓勵在南海作業的民用船隻,尤其是漁船對可疑探測設備進行打撈,並給予獎勵。一度盛傳的「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的梗,就是從這裡傳出來的。
除了不斷搜集中國南海地區的水文特徵情報外,美國也在不斷加強關島軍事基地的建設工作,使其成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重要支點。目前美國在關島軍事基地上,已經常態化部署了B-2A隱身戰略轟炸機、B-1B「槍騎兵」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和B-52H戰略轟炸機,美國空軍空基核威懾平台和遠程打擊力量,已經都在關島軍事基地上出現了,目的就是隨時對中國南海地區進行核威懾和必要的超視距遠程打擊。
而在海軍保障方面,關島軍事基地目前除了能夠支持美國海軍兩個航母打擊群的正常運作外,還常態化部署了第15潛艇部隊,裝備有包括戰略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在內的6艘核潛艇,隨時都可以前出南海作戰。
部署在關島的美軍核潛艇
中國方面同樣也在為南海之爭囤積力量,首先,就是仿照美國的關島海軍基地,在海南三亞建造大型綜合海軍基地,從2020年到2021年,「山東」號航空母艦、075級兩棲攻擊艦以及南海艦隊的主力艦艇,頻繁以三亞大型綜合海軍基地為支點,進行了數場大規模海上演習。
從目前三亞大型綜合海軍基地的建設情況上來看,三亞大型綜合海軍基地完全能夠支撐起1-2個航母戰鬥群、1-2支潛艇支隊和1-2個驅護艦支隊的日常運作。從此前的資料上來看,中國海軍的「元」級常規動力潛艇和094級戰略核潛艇,都已經在三亞大型綜合海軍基地出現過。
除了海上作戰力量之外,三亞大型綜合海軍基地除了自己擁有一定的航空作戰力量,還能夠在必要的時候,還能夠得到樂東軍事基地、陵水軍事基地、桂林軍事基地、遂溪軍事基地等陸基航空基地的轟-6K轟炸機、殲轟-7/A戰鬥轟炸機、殲-11重型戰鬥機、殲-16重型戰鬥機和殲-10系列戰鬥機的支援。尤其是轟-6K轟炸機和轟-6N轟炸機,在攜帶遠程反艦導彈的時候,不僅可以攻擊中國南海海域內的敵艦,還能夠對巴士海峽和馬六甲海峽進行有效封鎖。
但中國在南海地區的海上反潛能力較弱,一般來說,近海反潛主要靠反潛艦,而遠洋大範圍反潛,就需要依靠長航時固定翼反潛機。中國這幾年雖然在南海地區建造了不少的島礁機場,但無論是用來應對美軍入侵,還是支持固定翼反潛機的日常高強度運轉,都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所以,在南海地區進行填海造陸,一直都是我國應對南海局勢的重要辦法。而中國南海布局的重點,就在於黃岩島機場能否順利建成。如果能夠在黃岩島上建立起一個大型航空基地,那麼中國在南海地區的機場布局就會形成牢固的「鐵三角」。不僅各個機場之間能夠互相支援,而且還能夠為南海防空識別區的建立,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黃岩島機場建成,就能形成「鐵三角」
黃岩島島礁面積大,海況複雜,又處於大海深處,四處無其他島礁支撐,所以其填海造陸的難度比較大。黃岩島的填海造陸工程直到現在都沒有展開,就是因為吹填的泥沙很容易被海浪拍走。
如果黃岩島的填海造陸工程能夠順利完成,中國不僅在南海地區會擁有一個規模可觀的大島,還將和此前在南海打造的島礁機場、後方的三亞大型綜合海軍基地,形成一張完善的攻擊網路,對抗美軍的入侵。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