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發潰壩事件,數十人死亡,外媒:美國監視中國的核裝置爆炸

 


災難發生後,印度搜救隊員在搜救遇難者

事出反常必有妖。

2021年2月7日,印度北部阿坎德邦發生了因冰川斷裂導致的潰壩事故,目前已經導致了數十人死亡。

事後,該事件被科學家定義為自然災害,冰川斷裂墜河後引發的洪水沖毀了兩座水電站和河岸邊的房屋,一些在附近施工的工人和當地居民失蹤。印度當局也已經發布警告,敦促生活在阿拉克南達河和道里甘加河沿岸的人們立即轉移到安全的地方,許多村莊被疏散。

發生災害的河谷

但當地一些村民對這次事故有著不一樣的猜測。據BBC2月21日報道,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北阿肯德邦雷尼村的村民認為,高山上的積雪和岩石下埋藏著核裝置。正是因為這些裝置「爆炸」,才引發了洪災。

BBC指出,美國曾在20世紀60年代與印度合作,在喜馬拉雅山脈多地放置核動力監測設備,以監視中國的核試驗和導彈發射,這項監測活動一直是秘密進行的。

很多人看到這種報道,第一反應就是BBC又犯病了,這種熟悉的腔調是BBC博眼球的老手段了。一般報道的內容並不像BBC說的那麼玄乎,一些內容甚至可能是BBC臨場發揮編造出來的。但這次,BBC還真就沒有純亂編。

冰川斷裂造成的大洪災

印度對華監測早有報道

雖然把所謂的核動力裝置強加在冰川事故上有些離譜,但這些設備是真實存在的。

《華盛頓郵報》曾於1978年披露,中央情報局僱傭美國登山者在喜馬拉雅山的山峰上放置核動力裝置。共有14名美國登山者參與這一行動,並三次攀登楠達德維山。在三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在喜馬拉雅山脈上安裝監控裝置,每月獲得1,000美元的報酬。這些人甚至還在一次登山中遺失了部分裝置。

洪災過後,河谷遭受了巨大破壞

如果說報紙報道不夠靠譜,印度官方和登山親歷者對此還曾有過解釋。

同樣是1978年,時任印度總理德賽曾透露,印度和美國曾展開「高層」合作,以將這些核動力裝置安裝在楠達德維山上。曾參與過這項探測活動的美國登山者麥卡錫稱,「這個(被遺失的)裝置遭遇了雪崩並被卡在冰川里了,天知道會有什麼影響。」

而印度民間也就此事件進行過示威活動,在美國駐印大使館外舉牌示威,要求中情局離開印度,停止污染印度的水源。

水壩被衝垮

事實與BBC的描述有出入

雖然聽起來嚇人,但是事實和BBC的描述應該還是有很大的出入的。至少BBC捕風捉影的核裝置爆炸說是站不住腳的。

當代多數人對核裝置的理解其實是存在偏差的。多數人基於核爆炸的震撼場面,把所有核裝置都視作威力驚人的爆炸物。實際上,核爆炸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才能達成,多數作為能源的核燃料因為丰度過低,是無法引發爆炸的。

美國製造監視裝置採用核能源的最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喜馬拉雅山區地勢險峻,維護這些監測設備過於困難,只有核能能提供多年動力,讓美國免於維護,所謂的核動力裝置很可能只是一台放射性同位素電池。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核裝置,但和他的核彈兄弟比,就顯得人畜無害。放射電池使用丰度不高的核燃料即可提供熱源,用以加熱或發電,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被美國廣泛應用,從阿波羅探月到火星探測,這種電池都功不可沒。

這種核裝置若發生泄漏,確實會造成放射性污染,但發生爆炸引發冰川斷裂顯然是誇大了。當代冰川斷裂、消融的最大原因還是全球變暖。

好奇號的黑色小尾巴,就是一台核電池

美印野心不可忽視

雖然此次印度冰川災難和美國很難有關係,但是美印監視中國的狼子野心不可忽視。

從所謂「美印安放裝置」的描述來看,美印確實對中國的核試驗與導彈實驗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監視。中國核試驗工程開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最後一次大氣核實驗進行於1980年,最後一次核試驗進行於1996年,和這些監測設備安放的時間有很大重疊。

放射電池提供的能源非常微弱,再加上需要人力攜帶攀登高峰,不大可能安裝大型監視裝備,更可能是空氣監測設備,在喜馬拉雅山這種接近對流層頂部的空間長期採集空氣樣本,檢測中國西部核試驗場爆炸逸散到空中的粒子,配合偵察機、衛星等採集的數據分析。

對偷窺出名的美國來說,這種行為如同家常便飯。狼子野心的印度也與美國蛇鼠一窩,樂於幫助美國,一起給中國使絆子。

這種持續幾十年的監測,也還僅僅是美印野心的一部分。為了監視中國,美印冒著核泄漏的風險,不惜破壞高原雪山脆弱的生態環境,污染亞洲數條大河的源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