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導彈心虛了!試射防空導彈,竟疏散八千人,靶場外都是居民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印度媒體報道:12月23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進行了印以合作研發、為 印度陸軍裝備的新一代“中程地空導彈”(MRSAM)的發射測試,導彈從奧迪薩海岸外的昌迪普爾綜合測試場發射,摧毀了一個模擬敵機的高速無人空中目標。

有意思的是,該地區行政部門在測試之前與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協商,於測試當天上午臨時疏散了居住在發射台半徑2.5公裏內的居民,約有8100人,並將他們轉移到最近一處避難所。

這一方麵說明印度軍隊對於自己的這種導彈實在是不放心,太不靠譜了,打得中打不中靶機還是小事,不要一頭栽下來炸死一堆人就不好了。

另一方麵,說明印度的導彈靶場也實在太靠近人群密集區域了吧,怎麼會將靶場造在這種地方啊?還是說印度人實在太多了,導彈靶場邊上就能夠住8100人。

說到印度的防空導彈,還真的是不靠譜!

印度最著名的不靠譜導彈是“阿什卡”防空導彈,該彈仿製蘇聯時代SA-6“立方體”野戰防空導彈係統。SA-6防空導彈在中東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擊落了大量以色列戰鬥機。正由於此,印度看中了這種防空導彈,從蘇聯引進後裝備部隊,並於1982年開始仿製。然而印度當時還不知道,蘇聯已經將SA-6導彈淘汰了,更新的野戰防空導彈係統SA-11“ 山毛櫸”於1979年裝備蘇軍。

所以,印度準備花30年仿製的導彈其實是一種已經落後的型號,甚至是1982年 以色列空軍橫掃貝卡穀地的SA-6防空導彈陣地後,印度也沒有引起重視,認為自己的仿製型能夠提升導彈性能,仍然堅持仿製這種落後導彈。

印度在確定SA-6防空導彈作為仿製對象後,前前後後花費了30年的時間進行研製。

由於這種導彈采用的 衝壓發動機、電子設備等對於印度來說都是瓶頸,因此研製工作並不順利。說個題外話,中國當年也搞到過SA-6防空導彈,但是果斷地放棄了這種導彈的仿製工作。

正因為這樣,印度雖然在2012年的時候號稱“阿什卡”導彈定型,但是軍方對此非常不滿意,不但將一款性能還過得去的野戰防空導彈仿製成了不能機動的要地防空導彈,性能甚至還不如原版,因此隻是意思意思少量裝備。

“阿什卡”防空導彈好不容易研製成功,但卻得不到印度軍方的支持。

一方麵當然是這種導彈質量確實很一般很一般,另一方麵就是印度軍方希望能夠獲得以色列或者西方的先進武器係統。

所以最近花大價錢從以色列引進MRSAM防空導彈係統,與“阿什卡”的功能還是重疊的,顯然是不打算大批量裝備國產導彈。

諷刺的是,印度從以色列引進的MRSAM中程防空導彈係統在印巴衝突中一架巴基斯坦飛機沒有打下來,倒是把自己的一架直升機捅了下來,死了十幾條人命,鬧出大事故。

MRSAM是印度計劃從俄羅斯引進 S-400“凱旋”遠程地空導彈之後,在國土防空武器方麵新的突破,它其實是以色列拉斐爾公司“巴拉克-8”中程艦對空/地對空導彈的印度版。

MRSAM導彈是一種鴨式氣動布局、射程約70公裏(後期型增至100公裏),采用主動雷達末製導,可以“射後不理”的先進中程麵對空導彈,它的重量很輕,和“巴拉克-8”導彈一樣重。

以色列的原版導彈當然還是性能可靠的,印度的仿製版就沒有那麼好了,因此還需要大範圍的測試。MRSAM導彈這次試射成功,多少給印度軍方提振了士氣,在S-400“凱旋”遠程 地空導彈懸而未決的情況下,如果讓MRSAM導彈盡快形成作戰能力,也不失為一個填補印度防空係統漏洞的好辦法。

但是,一次試射就要疏散小一萬人,恐怕這套裝備距離實戰的路還很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