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畢竟具備後發優勢,能抗衡F-22隱形戰鬥機

 殲-20,畢竟具備後發優勢,尤其機動性能,僅從整機的氣動布局來判斷,就應該比1971年就開始立項的F-22要強些了,畢竟F-22垂垂老矣。

特別是雷達、紅外光電感應等機載設備,F-22已經相對落後了;此外,F-22不具備數據交互和態勢感知手段,很難與其他先進的隱形戰鬥機交手了。

盡管F-22中途進了航電設備升級,但由於機體空間冗餘度的影響,仍然是落後於具備高戰場感知能力的F-35隱形戰鬥機。

據美國飛行員私下對媒體透露,F-22機載製氧係統出現嚴重故障,導致飛行員在高空飛行缺氧問題,都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現在,使得F-22在執行任務時,航空地勤人員又將傳統的鋼瓶氧氣搬上了F-22上,用來保障飛行員在高空飛行時的吸氧。

部署在東北亞的F-22,對於美空軍來說非常糾結,原因就是700公裏的作戰半徑,不足以實施大縱深空中打擊任務,航程實在是太近了,不適合與他國大航程的隱形戰鬥機空戰。

畢竟殲-20作戰半徑就高達2000公裏甚至以上,最大航程超過了4500公裏,這些戰鬥機的飛行最主要的指標,是短腿的F-22無法達到的。

700公裏的作戰半徑,隻適合國土麵積小的歐洲大陸作戰,或是遂行本土防禦作戰,始終無法在東北亞對大國形成有效的空中威懾。

對於擁有中遠海航母作戰編隊,大量防空驅逐艦和護衛艦,岸基部署有大量遠中近程防空導彈和預警機、遠程警戒雷達和米波反隱形目標雷達的大國來說,美國空軍真的非常糾結,航程非常短的F-22飛來接戰,可謂有去無回,不是被從空中擊落,就是飛不回基地了。

況且,現代空戰實際上是體係作戰,我海空軍近年來,裝備越來越先進,通過全數據鏈具備了信息共享,交互協同作戰的能力。

在沿海1000公裏範圍內,有第三代高性能戰鬥機,第四代隱形戰鬥機,外加火箭軍彈道導彈遠程火力打擊的加成,任何國家艦隊不可能靠近大陸海岸1000公裏。

從日韓基地起飛的F-22,都在遠程反隱形目標雷達的探測和監控範圍之內,F-22起飛即被鎖定,這仗其實真的已經沒法打了,F-22在我體係內如同裸奔,況且,700公裏的作戰半徑,真的難以進行大縱深攻打高價值的目標。

國平軍史認為,具備後發優勢就是為了對標衝著F-22來的殲-20,除了航空發動機上略有欠缺以外,但優異的氣動布局,足以彌補航發的不足,其機動性能不輸F-22。

殲-20的航電設備領先F-22是必然的,具備了在空中與F-22較手的實力,研發製造裝備的目的,打的就是F-22隱形戰鬥機,殲-20的價值就體現在這裏,遇到國外同樣的隱形戰鬥機,有能力在空中與其較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