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萬能艦炮消亡?對地支援用途廣泛,中國艦炮或將“彎道超車”

 艦炮自誕生以來,就成為艦艇的主要作戰武器,特別是二戰以前,艦炮的口徑和數量決定了艦艇的威懾力,因此當時的艦炮口徑節節攀升,從203毫米到283毫米直至356毫米,最終升級至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達到了艦炮口徑和火力強度的頂峰。

艦炮武器發展至今,盡管形態樣式日益豐富多樣,但主要任務仍然是三個:對海、對地、對空。對海作戰是艦炮的基本任務,對空作戰主要體現在對於空中目標的梯次攔截,大中口徑艦炮和小口徑艦炮形成梯次配置,從而提高了對空作戰效果。對陸作戰是大口徑艦炮當前的主要任務,主要負責對岸、灘塗進行射擊,壓製海岸上的防禦陣地,摧毀港口艦艇和軍事設施,消除敵方對登陸作戰部隊的威脅。實際上,雖然艦炮武器係統在導彈等武器大規模裝備後,在海軍裝備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近幾十年爆發的多次局部戰爭,卻依然展示了艦炮的強大生命力。

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重新召回了部分以艦炮為主要武器的老舊艦艇,目的是使用艦炮對越南陸地縱深進行打擊。在這些艦艇之中,“新澤西”號戰列艦的故事最富戲劇性。該艦最初於1943年加入美國海軍,僅僅5年後的1948年就早早退役,但又因朝鮮戰爭於1950年11月再次入役,並於1957年再次退役。不過,這並不算這艘戰列艦的終結。到了1968年,美軍對“新澤西”號進行了現代化改裝,並將其再次納入海軍序列,派往越南執行對岸打擊任務。

根據美軍的統計,該艦在越南戰爭期間,半年時間就對岸上投射了6000噸彈藥,主要是14600枚406毫米和127毫米炮彈。但越戰並不是“新澤西”號的最後一次對陸作戰任務,盡管該艦在越戰結束後又一次被封存,卻於1984年再次被派往黎巴嫩,在美軍幹預黎內戰時提供對陸火力支援。

到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時期,美軍使用艦齡半百的“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和“密蘇裏”號戰列艦參戰,兩艘巨艦上的406毫米主炮對伊拉克海岸目標進行了大規模炮擊,伊軍灘頭陣地遭到巨大破壞。要知道,每艘戰列艦都裝備有9門50倍口徑的406毫米主炮,能夠將重達1.2噸的穿甲彈密集“送進”伊軍指揮所、地下堡壘和炮兵陣地,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戰果。美軍戰後報告指出,這兩艘戰列艦是理想的艦炮發射平台,每枚406毫米炮彈的價格不過5000美金,與導彈比起來簡直就是便宜的“令人發指”,因此能夠在對陸打擊中大量使用。

如今,隨著軍工科技的發展和海戰模式的演進,各國對於艦炮的使用方式也在不斷拓展,但對陸打擊的任務卻始終保留。特別對於大口徑艦炮來說,重點向智能化、遠程化、隱身化、精確化方向發展。美國海軍重點開發的對岸火力支援計劃(NSFS)就很有代表性,其中的AGS艦炮用於裝備DDG1000型驅逐艦,配用的遠程對陸攻擊彈藥(LRLAP)射程高達185公裏,兩門155毫米艦炮就能夠為登陸兵力提供強大火力支援。看得出來,AGS艦炮已成為美軍對陸打擊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了“由海向陸”兩棲作戰理論,使得海上對陸打擊在反應速度、毀傷能力、靈活性和經濟性方麵提高到新的水平。

與此同時,包括電熱化學、電磁等發射方式的艦炮也已初見端倪,這些新概念艦炮順應了艦炮發展趨勢,同時具備傳統火炮無法比擬的射程、火力密度、精確性優勢,必然也會推動艦炮武器係統不斷更新換代。而中國在電磁艦炮領域的發展尤其值得關注,兩年前已經進行了裝艦測試,很可能會裝備於055B型萬噸驅逐艦,堪稱中國武器領域的“彎道超車”。可以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型大中口徑艦炮仍將是海軍艦艇對陸作戰的重要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