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亞衝突升級,無人機秒殺坦克。坦克是否已被現代戰爭淘汰?

 

最近,地處西亞的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個國家為爭奪納卡地區,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目前已經造成數百人死亡,兩個曾經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均已發布戰爭動員令,征召55歲以下的男子上前線,準備打一場持久戰。而在戰場上,總體來看,亞美尼亞處於劣勢,它的裝甲部隊被阿軍裝備的土耳其製TB-2無人機“砍瓜切菜”一樣狂轟濫炸,已經損失超過30輛T72坦克和裝甲車,以及10套防空係統了。

麵對無人機,T72毫無反手之力

實際上,在敘利亞戰爭和利比亞戰爭中,無人機對地麵裝甲部隊的威脅也非常大。不要說TB-2這一類察打一體無人機,就是類似“大疆”的四軸無人機綁個“羽毛球炸彈”,也能讓坦克毫無招架之力。那麼麵對無人機的“天頂攻擊”,坦克等傳統的裝甲車輛如何才能在未來的戰場上生存呢?

無人機綁個羽毛球炸彈就能打坦克

我國發展的“無人轟炸機”

坦克在麵對無人機時,最大的劣勢來源於保護它的裝甲,因為坦克兵躲在厚厚的“烏龜殼”裏,對外觀察的視野大為縮小。別說是坦克了,就是平時我們騎車戴頭盔,向後的視野也會被大大的限製。而這一點,用專業的術語來說,就是態勢感知能力,對症下藥首先是要提高坦克的態勢感知能力。

坦克內部很有與世隔絕的感覺

而要提高態勢感知能力,首先要提升坦克對周圍環境的光電探測能力,甚至配合AR設備,做到炮塔的“全透明”。比如我國15式坦克,在炮塔的四個角,分別裝有一套可以上下左右轉動的“小眼睛”,這是一種紅外/可見光監測和告警設備。它首先由美國陸軍在下一代“黑騎士”無人坦克上測試使用,但批量裝備卻是從15式坦克開始的,也屬於一款“美國人負責想,我們負責實現”的裝備。

注意看15式坦克炮塔的四個角上

黑騎士無人坦克滴溜溜亂轉的“眼睛”

當然,提高態勢感知能力,僅僅隻是裝幾套光電設備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方式,是給坦克配上無人機,加裝高速數據鏈係統,讓它和戰場上的衛星、預警機、無人機和單兵電台聯通,合為一體,隨時掌握自己周圍敵人的動態,及時發現噪音很小的無人機來襲。

坦克需要及時發現和鎖定無人機

15式坦克從一出生,就將這些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所以它的名字,除了高原坦克、輕量化坦克之外,還有一個稱呼,那就是信息化坦克、智能坦克。而T72受製於原始設計和成本,不可能具備信息化作戰能力,但即便隻是在炮塔上多開幾個窗口,增加對空觀察的通道,也好過現在被動挨打的局麵。

當然,坦克也能攜帶無人機

而當探測的問題解決之後,坦克麵對無人機,則需要解決打的問題。和武裝直升機不一樣,察打一體無人機的飛行高度比較高,一般在四五千米,超過了單兵便攜式導彈、炮射導彈和多用途導彈的射程,這個時候,給炮塔加裝防空導彈的做法收效已經不大。15式坦克一般與紅旗7、道爾M1等野戰防空導彈車一起編隊,在進行中發射導彈,擊落無人機。

道爾M1具備很強的伴隨防空能力

當然,用紅旗7、道爾M1去打TB-2這樣的無人機,是十分不劃算的,導彈的造價遠遠超過無人機,而且野戰防空車與坦克的配合也會出現漏洞。坦克對付無人機真正的利器是激光和微波武器,它們使用燒傷等物理手段,破壞無人機的發動機和氣動結構,使其失去控製,最終墜毀。還有一種反無人機電磁幹擾槍,也能精確擊落無人機,在今年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地麵時,就有持反無人機電磁幹擾槍的執勤人員出現在現場。

激光反無人機才是正道

執勤人員手持反無人機步槍

相比傳統的武裝直升機,價格低廉的無人機給坦克帶來的威脅更大,而坦克在戰場上將要遇到的對手也會越來越多,所以作為曾經的陸戰之王,麵對敵人不對稱的優勢,坦克需要盡快轉變自己的作戰方式,變被動為主動,而不是一味增加自己的裝甲和火力,世界各國第四代坦克遲遲出來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如此。而15式坦克,則是我國另辟蹊徑,殺出的一條生路。

在這一點上,15式具有很強的首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