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彈空白!俄羅斯公布赫爾墨斯戰術導彈,中國是否必要研發?

 8月19日,根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報道,俄著名的圖拉設計局(KBP)宣布,將在8月23日開幕的“軍隊-2020”論壇暨國際防務展上,推出一款名為“赫爾墨斯(Hermes)”(“信使”、“愛馬仕”等多個翻譯)的多用途戰術導彈武器係統。

“赫爾墨斯”導彈發射瞬間

根據圖拉設計局的說法,該型戰術導彈武器係統將具備多平台部署、多元化任務、多模式製導性能,且其射程據說可以遠達100公裏左右,縱觀各主要軍事強國陸軍,沒有任何一款同類型的戰術導彈武器係統可以與之相比。

“赫爾墨斯”的非主流

不出意外,麵對這樣一款有點兒“非主流”的戰術導彈,起碼大伊萬身邊很多大佬都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畢竟一方麵,該型“地對地”導彈起碼在當下的中美兩國陸軍中,都暫時找不到對應裝備。

A/AFT-10(紅箭-10)重型反坦克導彈

也許我軍諸合成旅炮兵營反坦克連的A/AFT-10(紅箭-10)重型反坦克導彈跟它“有點像”,但是“赫爾墨斯”的射程已經太遠了,標稱射程在100千米以上,已經達到了我軍AFT-10理論射程的十倍左右;另一方麵,該型地對地導彈的主要作戰場景、主要任務想定、主要打擊目標全都不明確,圖拉設計局也隻是模模糊糊地說了一句“可以用來反坦克、反工事”,甚至該型導彈是基於什麼任務要求實施的研發都不清楚。

“赫爾墨斯”導彈發射車

總體來看,它似乎應該屬於那種“好像挺厲害,可能代表了裝備發展方向”、但是暫時大家又都不知道它到底應該如何歸類、如何使用的那種裝備,故而各路大佬們對它有較大興趣也正常。

“赫爾墨斯”的技術淵源

不過,在大伊萬看來,“赫爾墨斯”起碼從當前已經公開在展板上的情況來進行分析,其技術來源應當是比較清楚的,最早的研發目標也能猜個七七八八。

“赫爾墨斯”導彈彈體

咱們先說它的技術來源好了:從“赫爾墨斯”的彈體總體構型、外形來看,它無疑和圖拉設計局在1994年拿出了設計樣機、目前已作為俄軍各地導團末端要地防空係統主力的“鎧甲-S1”型防空導彈武器係統配套的9M335(又叫57E6)型防空導彈屬於一個東西,但是相比9M335型防空導彈,由於“赫爾墨斯”戰術導彈在製導體製、任務性質等方麵均有較大變化,在飛行速度、最大射程方麵更是提升明顯,故而必然實施了技術改進。

鎧甲-S1的9M335(又叫57E6)導彈

根據圖拉設計局已經在展板上公布出來的信息,“赫爾墨斯”導彈相比較9M335型防空導彈,主要的改進方麵大概有如下幾項:

“赫爾墨斯”導彈的展板數據

一是擴大彈體,查相關技術手冊知,9M335導彈是一種兩級導彈,彈長3.2米,助推級直徑170毫米、續航級直徑90毫米、彈頭直徑76毫米,全彈最大飛行速度馬赫數3.8,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0千米,筒彈質量94千克。而根據圖拉設計局在展板上公布出來的信息,“赫爾墨斯”的全彈長度被增加到3.5米,助推級直徑被增加到了210毫米、續航級直徑也被增加到了130毫米,最大飛行速度貌似維持在了馬赫數3.8左右,筒彈質量高達130千克。毫無疑問,相比9M335型導彈,“赫爾墨斯”型導彈從裏到外足足大了一大圈。

“赫爾墨斯”導彈的展板信息

二是改進了製導體製和戰鬥部,查相關技術手冊可知,“鎧甲-S1”型防空導彈武器係統製導9M335型導彈的方式,是近程點防空導彈中比較“經典”的無線電指令製導,目標搜索與製導指令被分為兩個雷達遂行,同時還附加一個紅外光電通道作為備份。而在導彈戰鬥部方麵,9M335型導彈配備了一個20千克重的高爆破片與連續杆混合殺傷戰鬥部,破片爆速高達1600米每秒,對於戰術飛機、巡航導彈類目標,均能夠保證較好的殺傷效果。

鎧甲-S1的導彈

但由於“赫爾墨斯”導彈從防空導彈改成了“地對地”導彈,無線電指令製導和連續杆戰鬥部肯定不合用了,按照圖拉設計局的說法,“赫爾墨斯”的製導體製當前采取了中段無線電指令修正和末端半主動激光製導模式,需要地麵偵察與目標指示分隊使用激光標定器對導彈末端實施製導照射,未來則打算使用更先進、更加多元化的毫米波主動雷達製導和紅外成像製導體製。而在戰鬥部方麵,“赫爾墨斯”導彈貌似可以使用兩種戰鬥部,一種是殺爆戰鬥部,戰鬥部質量29千克,另一種則是破甲戰鬥部,戰鬥部質量約13千克,兩種戰鬥部性質不同,分別可以用於反人員、攻堅、反裝甲等多元化的作戰任務,設計頗富有針對性。

卡-52M搭載空射版“赫爾墨斯-A”型

此外,相比9M335導彈,“赫爾墨斯”導彈據稱已經拿出了三個子型號以分別適應不同的發射平台:

“赫爾墨斯-A”被設計可以用來裝備俄空天軍的蘇-25強擊機、卡-52M型直升機等;

“赫爾墨斯-S”則被設計為陸基發射型,可以使用卡車或履帶式平台攜帶,作為俄軍集團軍一級攻堅火力使用;

最後一個“赫爾墨斯-K”則是海軍型,被設計可以用來裝備諸如22800型或者21630型這樣的小型護衛艦甚至是巡邏艇。

陸地版“赫爾墨-S”型導彈發射瞬間

海軍版“赫爾墨斯-K”型導彈數據

各平台均有較好的適裝性,當然性能也略有差距,據說陸射型號的“赫爾墨斯”射程能夠達到100千米左右,但是空射型的“赫爾墨斯”理論射程據說隻有不到三十千米。

“赫爾墨斯”的研發目標

而在搞清楚了“赫爾墨斯”係列導彈的技術來源、主要的技戰術指標之後,大伊萬認為,“赫爾墨斯”導彈最初的研發目標、項目緣由其實也都是比較清楚的:

卡-52M掛載的“赫爾墨斯-A”型

它應當和俄羅斯空天軍於去年開始掛載在卡-52型直升機上開始測試、後續可能會首先配備給卡-52深度改進型卡-52M的“產品-305”型空射巡航導彈是一個性質的產品。這個“產品-305”的基本要求與技戰術特征,是為俄空天軍的卡-52M、米-28N等武裝直升機提供一種射程足夠遠、威力足夠強的反坦克手段,尤其是要求其必須和美國陸軍正在測試的以色列“長釘NLOS”反坦克導彈、中國陸軍前不久剛剛公開的某型反坦克導彈一樣,具備超視距打擊性能。且按蘇軍、俄軍喜歡在空射反坦克導彈上使用“快彈”的傳統,該型反坦克導彈必然具備超音速飛行性能。

去年美國阿帕奇試射長釘NLOS

從這個意義上看,“赫爾墨斯”有較大的可能性,隻是“產品-305”的一個“副牌”、一個已經競標失敗的作品,主要的設計目標最初其實也就是用來反坦克和攻堅。但是相比“產品-305”,起碼以目前構型公開了的“赫爾墨斯”還有不少性能需要打磨,尤其是其製導體製還在沿用第三代反坦克導彈才用的半主動激光製導,其實就是本機激光駕束製導的“升級版”。雖然圖拉設計局說的比唱的都好聽,說這個導彈的射程能夠達到100千米,但僅僅是這麼一個製導體製,這射程就得打個折扣,畢竟實戰中要讓前沿的偵察分隊給戰役縱深的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指示目標,怎麼聽都覺得不靠譜。

“赫爾墨斯”對中國的啟發

不過,雖然“赫爾墨斯”大概率是個新一代空射反坦克導彈的半成品、半路出家改裝的“新型多用途攻堅導彈”,其總體技戰術性能隻能說亮點和問題並存、要成功賣出去怕是還得進一步升級,但它所反映出的戰術思路、尤其是俄軍近年來借助東烏克蘭衝突,在作戰思維上的更新還是值得重視的。

東烏克蘭衝突

在戰術思路上,俄軍近年來在東烏克蘭的衝突中,事實上已經將“偵察兵敵後報點、召喚戰役炮兵實施火力急襲”的戰術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將大量的精銳輕步兵帶上電台設備以班組甚至戰鬥小組為單位撒到敵後,專門對烏軍的開進路線實施監視,一旦發現烏軍的裝甲分隊沿道路成建製開進,立即呼叫己方位於戰役縱深的2S19榴彈炮或BM-30“龍卷風”火箭炮實施覆蓋,往往打得烏軍叫苦不迭。

與BM-30“龍卷風”火箭炮類似的中國PHL03

而“赫爾墨斯”導彈的存在,事實上已經將地麵裝甲進攻中對進攻一方坦克的防禦縱深延伸到了敵方的整個戰役地幅縱深,在配合偵察兵作業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進攻方根本無法將坦克部署到預定的展開地域上去,而是在開進路上就遭到精確打擊,因此這是一種堪稱“變守為攻”的新型戰術兵器。

疑似攻擊烏克蘭坦克的“赫爾墨斯”導彈殘骸

在作戰思維上,伴隨著新一代遠射程的反坦克導彈,尤其是諸多可以在旅級野戰防空係統射程外開火、發射後不管的新型攻麵打擊彈藥開始大量入役,未來戰爭中的陸戰、尤其是陸上裝甲進攻,實際上正在麵臨著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威脅。

中國A/AFT-10(紅箭-10)重型反坦克導彈

即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陸軍不僅有必要研發類似的、射程可以達到現有的AFT-10型反坦克導彈數倍的新一代超視距反坦克、攻堅戰術導彈,更有必要研發和改進新一代的野戰防空係統。畢竟,伴隨著陸戰交火距離越來越遠,前沿和後方已經越來越模糊、出發地和接近地也距離前沿越來越遠,新一輪陸戰改革,似乎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