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核彈而生的圖-95「熊」式轟炸機

 圖-95作為蘇聯最成功的的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之一,其設計上採用後掠機翼,翼上裝4台NK-12MV渦槳發動機,每台發動機驅動兩個大直徑反轉四葉螺旋槳,這種同軸反轉螺旋槳設計使圖-95成為世界上飛得最快的螺旋槳飛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870公里/小時。

慢鏡頭下工作的反轉螺旋槳,這兩個螺旋槳的旋轉方向是相反的,可以相互抵消對方產生的扭矩力,還可以產生更大的推力


以「把核彈從蘇聯本土送到美國」為設計前提的圖-95,擁有超過15000公里的最大航程。最大起飛重量接近200噸,最大載彈量達20多噸,是專門為搭載巨型核彈而生的轟炸機。

圖-95進行空中加油,其機身上有油箱,機翼上同樣也有油箱,兩個加在一起可以攜帶燃油74000千克


未見其機,先聞其聲

雖然這4台同軸反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能極大的提升圖-95的飛行速度,但其噪音也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當圖-95的速度達到750公里/小時,螺旋槳槳尖的速度已經超過音速,產生持續音爆並橫向傳播開來,以至於北約軍隊里長久以來流傳著一個笑話:

如果你錯過了雷達顯示器上的圖-95,那麼你還能用耳朵聽見她。有美國海軍的潛艇聲稱自己在水下也能通過聲納聽見高空飛過的熊,攔截過「熊」的戰鬥機飛行員也報告說,圖-95的螺旋槳噪音甚至蓋過了自己的噴氣噪音。

這4台螺旋槳發動機所產生的噪音巨大到美軍在北大西洋設置的聲吶網甚至可以捕捉到圖-95的聲紋,這是其成為可能是史上唯一一架能被聲吶捕捉的轟炸機。

圖-95同軸反轉螺旋槳的轉動畫面


投擲有史以來最大核武器

1954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試爆了一枚當量為2500萬噸的氫彈,直接將蘇聯從最大當量氫彈擁有者的寶座上擠了下來。蘇聯人當然不服輸,製造了兩枚重達27噸、直徑2米、長8米的氫彈——「大伊萬」。「大伊萬」原本設計當量為1億噸,最後改為5000萬噸當量,其威力依舊相當於二戰末期美國投擲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的3846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核武器!

薩洛夫原子彈博物館的大伊萬氫彈模型


1961年,圖-95接到了其戰鬥生涯中最為驚險可怕的任務:投擲「大伊萬」。由於「大伊萬」太大了,以至於圖-95的彈艙無法容下它,只能將機體內的燃油槽與炸彈艙門移除後掛在機腹下。為了能夠延長圖95的逃脫核彈殺傷範圍時間,大伊萬還特別加裝一副重達800kg的減速傘, 以延遲炸彈釋放墜落後的時間與速度(釋放後到起爆時差為188秒)。

圖-95飛到目標新地島上空後,沉重的「大伊萬」落下,主減速傘成功打開,「大伊萬」穩定的飛向新地島預定距離面4000米的爆心

1961年10月30日拍攝的「大伊萬」爆炸畫面


毀滅性核彈投下後,天地為之變色,爆炸瞬間產生的火球直徑就長達4600米,爆炸後的蘑菇雲寬達將近40公里,高達60公里,比珠穆朗瑪峰還高7倍多,距離將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能看到。爆炸產生電磁脈衝波足足造成了一個小時的無線電通訊空窗期,所引發的大氣擾動環繞了地球三次,將整個亞歐大陸向南推移了9毫米。
圖-95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投彈地點,並在氫彈爆炸前飛出了250公里。不要以為它已經安全了——以30萬公里/秒從200公里外爆心飛濺而出的光粒子,正在迅速撲向這架巨大轟炸機的駕駛艙。所幸的是,機組人員已事先戴上了墨鏡。
光子風暴的主力撲面而來,座艙變得透亮,駕駛員的頭頂上方已經迅速被照得發紅,像一塊迅速燒紅的鋼板,駕駛員即便戴著蒼蠅一樣的護目鏡,依然不得不屈服——他下意識的低下了頭迴避這200公里外耀眼的光球。隨後趕來的衝擊波,即便經過了幾百公里依然還保有足夠力量將巨大的轟炸機攪得上下翻飛,幾乎失控,幸虧減小了核當量,不然圖-95可能就回不來了。

圖-95駕駛員帶上護目鏡,飛速離開投彈地點


美國空軍流行這樣一則笑話:

當我祖父駕駛F-4「鬼怪」戰鬥機時,他被派去攔截圖-95;

當我父親駕駛F-15「鷹」時,他也被派去攔截圖-95;

現在我駕駛F-22「猛禽」時,還是被派去攔截圖-95。

俄羅斯的圖-95基地

圖-95是當之無愧的航空長壽者,1952年11月12日首次試飛,距今已過去68年,這是非常出色的成績。那它為何能夠服役這麼久呢?
從飛行性能上來看,圖-95因體積龐大、推重比相對較低而無法進行超音速飛行和高G機動,這使得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結構傷害和材料損耗。另外,圖-95雖然也擔負作戰和值班任務,但總體來說年均飛行時數少,因此損耗也相對較低。
此外,圖-95總生產量超過500架,如此龐大的生產量也是導致其至今仍然能夠正常使用的重要原因。由於飛機退役後其部分零部件仍然具有使用壽命,這使圖-95即便在生產線關閉後仍然能夠獲得充足的耗材供給。

伴飛圖-95的戰機換了一代又一代,從F-4飛到了F-35

圖-95衍生出成為其他功能與用途的載具,可以作為運輸機、轟炸機、偵察機,甚至是軍用客機。

例如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以圖-95的衍生型Tu-142作為攜帶攻擊船艦的巡航導彈平台;或者改裝成為圖-95K-20型(北約代號熊式B型)作為發射Kh-20(北約代號為AS-3 "Kangaroo", "袋鼠")導彈的平台;圖-95K-22(北約代號熊式G型)作為Kh-22(北約代號為AS-4 "Kitchen", "廚房")導彈的發射平台;圖-95M-55型可以作為K-26/KSR-5(北約代號AS-6 "Kingfish", "王魚");以及圖-95MS(北約代號熊式H型)作為Kh-55 (北約代號AS-15A "Kent", "篙")空對地導彈;甚至當作是載客機,例如圖-114和圖-116。


讓赫魯曉夫「有面」的圖-114

還沒完!休息5秒鐘,插播一則廣告

//
新 品 上 架

「未來遠轟」系列 T恤/棒球帽 超值包郵

1959年,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松訪蘇,同時邀請赫魯曉夫同年「坐飛機」回訪美國。注意坐飛機這個詞,因為當時尼克松是坐著最新服役的707來的,這讓赫魯曉夫頗為尷尬。
但的確,當時除了還在研製過程中的圖-114外,蘇聯沒有能與707對打的客機。當時其實蘇聯還提出了另外一種方案,即圖-116,並生產了兩架。圖-116基本上就是一架圖-95轟炸機,只不過在彈艙中塞入了兩個增壓客艙,這款飛機一看就是臨時改裝品,自然也難以讓赫魯曉夫接受。

圖-116隻製造了兩架,並且限於在前蘇聯境內使用,可以說是前蘇聯「境內版」的「空軍一號」


最終,赫魯曉夫決定使用圖-114這款還未完成試飛工作的飛機出訪美國。決定乘坐圖-114去美國,向美方炫耀蘇聯航空工業的最新傑作。為了增強乘客的信心,設計師安德烈·圖波列夫讓兒子尼古拉陪著赫魯曉夫參加了這次旅行。
當圖-114抵達美國時,巨大的機身的確震撼了美國民眾。不過尷尬的是,由於飛機太高大,當時並沒有適合的客梯車去使這位蘇聯貴客下飛機,最終,赫魯曉夫通過嫁接在客梯車上的飛機逃生梯離開飛機。

為了給巨大的螺旋槳留出足夠的離地間隙,導致圖-114的起落架很長,機場所有的登機梯都夠不到飛機艙門,於是補加一截梯子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