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澳大利亞達成全麵戰略夥伴關係,與俄羅斯也即將談妥,這意味著什麼?

象征意義居多,實際作用不大。
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雙邊關係由“戰略夥伴關係”提升至“全麵戰略夥伴關係”;
目的在於:“應對共同的安全挑戰”。
為此簽署:
軍事後勤支援和防務技術合作協議;
“後勤相互支援約定”和“科學技術合作實施約定”;
兩國軍隊共享對方機場和港口;
為對方提供後勤補給、維修保養、醫療保障等服務;
提升兩軍協調作戰能力,“聯合反應能力”等等。
這些差不多是老壺裝新酒,換湯不換藥。
與印度簽署類似協議的不止澳大利亞,還包括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甚至包括俄羅斯也在此類協議的洽談中。
自92年施行“東向”→“東進”策略以來,這套老把式已被印度練熟,以經貿為起點,進而升級到經貿+安全的模式,類似操作已屬常態化,本不足為奇,不過,在此敏感時期搞“升級”,讓人不得不猜測印度此舉的真正目的。
俄羅斯的問題讓人生疑,到底他是站哪邊的呢?哪邊都不站,普京隻會站在利益一邊。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壓下,俄羅斯經濟一直處於疲軟狀態,輸入新鮮血液的問題自然迫在眉睫,而與此同時,保住既得利益也是考量內容之一,以熊為圖騰的戰鬥民族絕不會犯“掰棒子”的錯誤。
美國伸出“援助之手”,普京都不會拒絕,自然也不會拒絕印度,但讓俄羅斯因此選邊站,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得罪東方大國,俄羅斯有著成熟的政治思維和外交模式,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無論是用大腿還是腳後跟都能很輕易的想清楚一件事---
假設打壓大國獲得成功,繼而倒黴的首當其衝就是俄羅斯,所以即便特朗普討好普京也沒用,好處可以笑納,照盤全收那種,但是衝鋒陷陣的排頭兵,這種角色俄羅斯不會扮演,更何況大國的種種作為,對普京來說,堪稱鐵瓷,而且大國對俄羅斯的經濟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美國都辦不到的“借力”,更何況印度......
而俄印關係中,印度的優勢在於:
時至今日印度還是英聯邦中的一員,西方體係自然親,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雖然戰力很渣,但對俄羅斯來說,多個“朋友”總比多堵牆要好,所以不能讓印度成為“圍堵”自己的勢力,這也是俄羅斯爭取印度的原因之一,如何爭取呢,僅需付出的比美國還多......況且在多個“朋友”的同時,俄羅斯還能借助印度對進口武器的超高采買能力大賺特賺。
至於澳大利亞,最近與大國之間的焦點是牛肉、大麥、口香糖,哦不,鐵礦石,一邊為美國搖旗呐喊,一邊又要盆滿缽滿,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大國發言人反複強調兩國關係應該建立在互信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可惜澳大利亞置若罔聞,最終導致貿易受挫,這對疫情後澳大利亞的經濟複蘇很不利,不過既然他有所選擇,我們也就“從善如流”順勢而為了。
戰五渣的水平本不足為懼,但此番動作的目的確實太不單純,澳印的意圖非常明顯,各自的觸手伸得都很長,通過共享達到重疊,妄圖完全控製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起到了遏製、阻擊的目的,迷之自信。
澳印並非初次合作,他倆的夥伴關係由來已久,所簽訂的協議也不足為奇,是否應該捆綁到邊境爭端其實是無所謂的事,因為澳印的背後是美國,美國的戰略就是他們的方向,所以無論是否有邊境爭端,這步棋印度同樣要走,選在這個時刻也起不到威懾作用,這點,其實印度自己也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