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第一島鏈爆發戰爭,美軍付出多大代價?10個航母艦隊也不夠用

按照美軍的島鏈戰略,美軍會在第一島鏈佔據絕對優勢。但智庫經過分析,結果出乎意料,戰爭代價將會非常大。
島鏈戰略的內容和實施目的是什麼?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首次提出了島鏈戰略。島鏈既有地理上的含義,又與政治和軍事相關,第一島鏈包括日本群島、菲律賓群島等,用途是圍堵亞洲東岸,對沿岸國家形成威懾之勢。島鏈戰略作為美國在太平洋遠東防禦圈的一部分,終極目的就是圍堵亞洲大陸,實施美軍的霸權主義。美國軍事家道格拉斯把第一島鏈稱之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冷戰結束後,蘇聯的威脅大幅減小,美國提出重返亞太以及亞太再平衡戰略,第一島鏈也逐漸從雛形發展至飽滿,美軍軍事封鎖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
美軍能否打進第一島鏈?
既然美國已有軍事部署,那麼是否能輕鬆打進第一島鏈?又需要付出什麼代價?經過美國智庫的反覆推演,終於得出結論:就算美國有百萬大軍也打不進第一島鏈,戰爭會在半個小時內決定勝負,美軍11艘航母很可能將損失慘重。
為何美軍打進島鏈會付出慘重代價?
原因也非常簡單,因為第一島鏈不過是一串比較狹長的島嶼,本身就缺乏足夠的戰略縱深,美軍優勢在這裡很難完全發揮出來。其次,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擁有航母最多的國家,而且航母的作戰實力也屬於世界翹楚,但實際上美軍並不能把全部航母都集中到亞太地區,這樣會導致其他海域的防禦力量出現真空,很容易會被俄羅斯、伊朗等「老對手」們趁虛而入,到時美國將會得不償失,控制全球的能力也會有所削弱。
此外,在第一島鏈上,日本已經成為美國的「橋頭堡」。美方不僅一直為日軍提供物資援助和武器支持,而且日本本土也有大量美軍駐紮。看上去美國很容易和日本裡應外合,達到控制第一島鏈的軍事目的。
但實際上,美日之間關係複雜,因為美曾對廣島長崎進行過原子彈攻擊、直接導致日本戰敗,因此日本國內民眾及士兵對美國多持仇恨態度。而且,駐日美軍曾在沖繩等地犯下大量罪行,可以說是舊恨未平、又添新仇。如果戰爭真的打響,美日也不一定會一條心,這樣美軍就失去了一個重要「內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